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离学说"是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首先提出的,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进一步提出了"心理距离"学说,后来这一术语引入汉语修辞学,对许多修辞文本的建构有很强的解释力。"心理距离"在汉语修辞艺术中无处不在,本文试图从"心理距离"的角度阐释汉语双关辞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距离”本为测量学上的概念,是指相关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间隔,这种间隔反映了事物间的远近关系。本文的距离是指人与人的远近关系,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两个并列的外围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外在表现,心理距离是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实质和内化。本文研究重点放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师生距离是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它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以下将师生心理距离简称为师生距离)。  相似文献   

3.
4.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距离时也可以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相似文献   

5.
心理距离     
《教书育人》2005,(11):49-49
依据通常的情况,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相似文献   

6.
贺征 《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37-239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借助于各种表现手法以求得理想的艺术效果,这些手法不仅在表现形式上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而且也在无形中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距离的生成埋下了伏笔,影响着欣赏的效果。因此对创作中心理距离的设置这一问题作一定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联系,有助于我们将"不即不离"的理想距离置于艺术家、作品、欣赏者的互动关系中考量,从而全面、整体地把握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无论是一轮玉盘,还是弯弯残月,都能获得美感。但是,如果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就会发现晶莹皎洁的月亮,原来竟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原。这并不是月亮欺骗了人,而是因为我们距离月亮太远,造成了视觉之误。  相似文献   

8.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它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以下将师生心理距离简称为师生距离)。  相似文献   

9.
远程教育教学实践正以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方式拓展教育,不断推进。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机构进行投资,目的是增强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对学习体验的沉浸感。然而,尽管如此,在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的远程教育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并不能完全消除。本文将探讨"距离"及其在在线教育中的心理表现。它将被证明,在线教学实践可以被塑造和组织。这样,学生和他的机构之间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距离,并在需要时超越,以减少孤立感和增加学习责任感。建议将学习情境化,缩小学生与彼此、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0.
略论人际交往中的距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为“距离”所困,所以常常迁怒于“距离”。其实交往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它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笔以为要摆脱“距离”之祸,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与他人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根据自己与交往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往中选择恰当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通过对空间、时间距离的巧妙选择调整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方与自己交往过程中所选择的空间、时间距离来判断对方与自己的心理距离;要善于识别伪装的心理距离;要遵循循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的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11.
在高考中,经常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和球面上两点问的球面距离.近年来,高考逐步考查一些特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徐幼强 《教育》2013,(6):58-59
新教师走上讲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新教师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怎样上好课。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新教师最应注意的,是懂得与学生如何相处,保持怎样的距离。因为学会怎样上课是个系统工程,得慢慢来,即使开始上得不好,只要踏实努力,善于学习和总结,总会有进步的;但教师和学生处得不好,师生关系搞  相似文献   

1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无论哪方面工作,都要注意“度”要适中,不能“过左”,也不能“偏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心理距离”说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了“心理距离”说的错误根源,结合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论述了美感源于现实生活、美感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伤的源泉、是培育美感的沃壤的道理,并对导致当代“心理距离”说者陷入理论误区的玩赏、欣赏、观照三个被混淆的概念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5.
赵亚勇 《考试周刊》2011,(46):142-143
为探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寻找解决的科学途径,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产生心理距离的原因,以及危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缩小心理距离的方法,以及运动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客体的认知表征存在不同的层次。以往研究一般将认知表征简单的分为高解释水平(更抽象)和低解释水平(更具体)。在高解释水平上表征客体,人们关注抽象的、结构化的和抽离于具体情景的信息;相反,在低水平解释上,人们更关注客体的具体细节和情景信息。心理距离是影响认知表征的重要因素。对心理距离远的客体倾向于进行高水平或抽象的表征,而对心理距离近的客体倾向于进行低水平表征。心理距离通过影响认知表征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这些研究发现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可以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学说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地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作了美学的诠释,建立了以“艺术——情趣——人生”为理论模式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拉近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这是封存于我记忆中的好久好久以前的一段往事。记得那是我初为人师之际接手的第一群孩子。在他们:身上我找到了我少年时的影子,我是那么宠他们,爱他们,我的情为他们牵。心为他们所依。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更多的是充满了宽容。  相似文献   

20.
“心理距离”是一个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相互理解程度的深浅度的概念.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就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人际心理距离的表现、成因、以及对策进行综述,意在使后人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及继续研究心理距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