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垂线是几何中的重要知识,与垂线有关的概念比较多,而且极易混淆,同学们在初学阶段务必注意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垂线与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从课本中的这个定义可以知道,垂线是指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而垂直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垂线与垂直是两个既有本质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2.垂线与铅垂线2.垂线与铅垂线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垂线只与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度aabb图1地平面铅垂线直线所成的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认识"三垂"     
这里要说的"三垂"是指垂直、垂线、垂足,它们都有一个"垂"字,且都与直角有关,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垂直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即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垂线是一个名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就可以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只有一条直线,我们不能说它是垂线.垂足也是一个名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垂足,它是一个点.  相似文献   

3.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4.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5.
这里要说的“三垂”是指垂直、垂线、垂足,它们都有一个“垂”字.且都与直角有关.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垂直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即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垂线是一个名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相似文献   

6.
1.垂直:两条直线相交,当它们所成的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如图1.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当相交所成的角为90°时,称直线/4B与CD垂直.记作AB上CD.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三垂线定理是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两条直线垂直,首先要选定一个平面,通常称为基准平面,然后确定该平面的垂线、斜线及斜线的射影,其中关键是要找到平面的垂线,不能想当然,见垂直就确定为垂线。当欲证垂直的两直线是异面直线时常用三垂线定理,将其中一条作为某平面内的一直线,另一条作为该平面的斜线,从而想到去寻找该平面的垂线及斜线的射影;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个角等于90°,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那么,如何才能过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呢?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相交线·平行线 (2)垂线 摇 (一)知识要点 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 1.直线、射线和线段 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 ()直线 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 1 条直线的,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郾始概念郾 直线 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郾 垂线的性质: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 直线的性质:譹 点确定一条直线; 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 郾 譺两条直线相交,只有 个交点郾 点…  相似文献   

10.
切线是初中几何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中招考试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学生学习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当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直线和圆相切.这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也是判断直线和圆相切的重要方法.本文再介绍两种证明切线问题的常用方法,以供参考.一、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时,直线与圆相交,等于半径时,与圆相切,大于半径时,与圆相离.因此当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而该直线和圆的交点不太明确时,可过圆心作该直线的垂线段,证明这条垂线段等于半径即可.简单说就是“作垂直,证半径”.例1已知EF是△ABC的中位线…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 13 8—14 0页。  二、教学目标 :   1 初步认识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   2 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3 通过观察、操作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规范作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   1 复习导入   ( 1)我们学过直线、射线和线段 ,(微机 :一条兰色直线 )这是什么线 ?它有什么特点 ?(微机 :蓝线向两边延长 )   ( 2 )如果再画一条直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关系 ?(微机 :一条红线重合在蓝线上 )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怎样了 ?   ( 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除了重合 …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2007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已结束,本次赛课的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垂直”.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较多,有垂直、垂足、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还涉及“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几何中的重要结论.学生在小学时对“垂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垂直,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垂直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3.
垂直     
《中学数学月刊》2011,(7):58-59,64
本节内容 学习垂直的有关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学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经历观察、操作、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当遇到下面的情况时可以运用作垂线段的方法求最值:第一,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第二,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值.主要涉及的题型如下:一、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是指点到线段的最值,如点A是直线l外的定点,点B是直线l上的动点,  相似文献   

15.
“垂直”是初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具体情境的设置下丰富学生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感性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同时,应当让学生掌握垂线的画法,理解垂线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本文将具体谈谈初中数学“垂直”教学实践与思考,从三个方面分别探析“垂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逐层展开.  相似文献   

16.
1教学分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图形”所要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平移的特征.教材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推理论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线段和角的度量;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延伸方…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线段和角的度量;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直线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瑞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l)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延伸方…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平面图形的认识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垂线以及平行线的特征及相互关系。(1)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和射线的长度是无限的,不能进行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2)平行线的概念要明确如下三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三是两条都是直线。这三点缺一不可。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与两条直线所处的方向、位置的远近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2分):1.如图1.若.则ABCD.2.如图2。直线AB、CD相交手点O.OE平分若.则3.如图人在和中,为同位角的是为内错角的是,为同分内角的是4.如图4,若AB//DC,BC//ED.则5.如图5,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则6命题“同位角相等”的题设是结论是它是命题.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不正确的在括号内画“×”,每小题4分.共20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过一点只能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3.如果两条线段没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线段平行.4垂直平同一条直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