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规定谁的文章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编辑、记者、总编辑概不例外。刘黑枷在一篇散文中把苏轼诗误为杨万里诗,更正时即署上自己的姓名。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特有的运行机制使新闻的真实性有时显得异常脆弱,采访、写作、编辑、排版、校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新闻失实或差错。马克思曾提出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表现为一种"有机的报纸运动"。每篇报道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差误,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图书馆界在“图书馆员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见和不良的观点。图书馆员到底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应该怎么写文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而且亟需探讨的问题。如果每个图书馆员都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实际的原则,放开胆量、放开胸怀、放开视野、放开文法来写,何愁没有好文章!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由于编辑记者自身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采编条件的限制,一篇稿件往往匆匆写就又匆匆发表,这就决定了一些新闻作品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常常在见报之后才发现其中的纰漏,有的竟会引起纠纷甚至诉讼。“知错就改”,这条人生的美德在新闻从业人员当中不仅更适用,而且更加必要。及时地针对新闻作品中出现的错误在媒体上作出更正或刊发更正性新闻,能够起到“以正视听”、化解矛盾的作用,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地避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闻传播中的更正,就是在新闻报道发生失实以后,媒体针对失实内容所发表的更改纠正说明。“一切新闻的主要因素是真实。”(1)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这是中外新闻工作者的共同理念。但是,新闻工作特有的运行机制使新闻的真实性有时又显得异常脆弱,采访、写作、编辑、排版、校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侵犯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使新闻失实的发生带有某种必然性,更正也就相应地成为新闻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无法回避的课题。中国新闻界对如何防止新闻失实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新闻失实发生后如何更正则至今鲜有论述,这不能不说是新…  相似文献   

6.
现代史著名研究专家沈志华通过不断发现利用新档案,适当借鉴口述档案,巧妙利用回忆录等方法进行史学研究,揭开历史事实真相,其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求索的精神、注重细节的态度和精密求证的学风值得我们档案人学习,其用档治史的经验也引发我们对档案利用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更正与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参考》2005,(11S):I0006-I0006
  相似文献   

8.
更正与联想     
更正与联想郁宗成提起法国埃斯佩朗缩微胶片保管中心,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因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第1页)和《档案学词典》(第655页)都有词条作专门介绍,《六十国档案工作概况》(第191页)也有涉及。然而,本人不能不遗憾地指出,以上3部著作所...  相似文献   

9.
更正与致歉     
《新闻爱好者》2007,(2):41-41
  相似文献   

10.
更正与致歉     
《出版科学》2012,(1):32
正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本刊2011年第5期理事单位名单中,误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田高"错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刘永坚"。就此严重失误,我  相似文献   

11.
更正与说明     
《新闻前哨》2004,(9):27-27
  相似文献   

12.
更正与致歉     
《新闻爱好者》2007,(8):61-61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我到珠海去采访,有一天晚上,当地宣传部招待我们吃便饭。恰恰《澳门日报》的副总编辑李鹏翥先生到珠海来看我,我借花献佛,邀他一起去了。李先生是我的老相识,从60年代开始,我们就有点交往。他这个人方方正正,一丝不苟,待人又非常热忱,诚恳。那一  相似文献   

14.
态度与品牌     
什么是品牌?品牌应该是品牌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心灵的烙印。烙印是美丽还是丑陋,是深还是浅,决定着品牌力量的强弱、品牌资产的多寡和品牌价值的高低。观众觉得电视媒体的品牌是强还是弱?是高还是低?这不仅要看电视台节目质量的好坏,还要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8日,《解放日报》二版发表了一篇批评上海友谊商店营业员侮辱外国顾客事件的报道。由于报道内提到的一个司机不是中国旅行社的,因此,报纸在第二天就作出“更正”。谁知,这个“更正”没有达到“更正”的目的,那位司机不是国际旅行社的,而是“上海市旅游汽车公司”的,为此,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要求再次“更正”。对于这个枝节性的差错,是否有必要作“更正的更正”?  相似文献   

16.
认真校正事实马克思永远是非常认真慎重地工作.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实证的.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受不住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  相似文献   

17.
更正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4):108-108
  相似文献   

18.
更正     
《视听界》2005,(2):87-87
  相似文献   

19.
更正     
本刊2012年第1期第117页注释应为:1详情参看[新]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6-17页。[TOH LAMSENG(Zhuo Nan Sheng)。  相似文献   

20.
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