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相似文献   

2.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美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亲睹繁盛,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教师应该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在追求完满生活中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会优雅生活中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4.
王剑 《教学与管理》2006,(12):22-24
班级管理原本是为了有效保障教学秩序、促进以教学组织为首要特质的班级更有利于成就学生生命的完满和风采而存在的,然而随着班级授课规模的扩大,现实中本末倒置的状况却愈演愈烈,消解了生命灵动的班级管理,而使其逐渐深陷“物”化的泥潭。以下笔者将主要从三方面对其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静水流深     
水自古以来就有着蓬勃的生机,涓涓流水,永无停息。在溪流汇聚成大海这一过程中,不知凝聚了多少汗水、艰辛、意志。面对平静的大海,哲学家发出感慨,思考人生。经纶事务者放下包袱,重塑清静心灵。古仁人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陶冶于大海的广阔胸襟。不错,海是静的,水是静的,静得让人忘记了时光的流逝,想要把那份静永记脑中;静得让人忘却了生命的短暂,沉浸在世间的平和、安祥中。所以说,静是生命的完满。滴滴水珠,汇成涓涓溪流,涓涓溪流继续奔跑,聚成滔滔江海。水,给了江河生命,让他们得以奔跑;水,给了江河力量,让他们得以永无息止。所以说,水是…  相似文献   

6.
学者叶澜曾对教育给出过这样的描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因而,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的原点是生命.教育必须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使命;促进人的完满发展乃是教育本体的永恒的价值.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是所有教育者的理想,我们学校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7.
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同样适用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快乐型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伦亲情之乐、自我成长之乐、道德完满之乐、山水超然之乐以及忧患苦难之乐。快乐型生命教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让生命教育在快乐中完成,即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生命的存在与非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达这一目标。第一,师生间建立"我与你"的公开敞亮的平等关系。第二,审美化的生命教育情境。第三,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今天,老子哲学中蕴含的教学论思想将越来越显示其强大不息的生命力。它以其自然无为的教学目的论、有无相生的教学过程论、虚空生有的教学艺术论、生命为本的教学内容论给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以巨大的启示。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热爱生命,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尊重生命的自然性、精神性、直觉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教育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引领生命走向完满,走向诗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的中心在于儒道两家的终极关怀。两家分别以“仁”和“道”为其生命的终极价值。面对死生的矛盾 ,儒家以立德立功求“仁” ,以对生的关注来避开对死的直面 ;道家齐死生、泯物我 ,并以归于自然来守住生命的本然———“道”。两家生命超越的途径不尽相同 ,却都是在生命的现世历程中进行 ,面对现实的无奈 ,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完满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今天,老子哲学中蕴含的教学论思想将越来越显示其强大不息的生命力.它以其自然无为的教学目的论、有无相生的教学过程论、虚空生有的教学艺术论 ,生命为本的教学内容论给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以巨大的启示.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热爱生命,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尊重生命的自然性、精神性、直觉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教育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引领生命走向完满,走向诗意.  相似文献   

11.
在朱湘的诗作中,诗人的生命哲学即:生命(尘世)的不完满表现在残缺的爱情和“荒原”社会对生命(尘世)的屠戮,自然和诗艺只能暂时给不完满的生命予以慰藉,但最终不能成为生命(尘世)赖以脱难的庇护港。  相似文献   

12.
庄丽敏 《教育》2014,(30):18-19
每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和完满人生之路,起步于早期的情绪与情感生活状态,即儿童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形成。儿童期是情感发展的最佳期。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体验、感悟又是情感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儿童充分感受、体验,有效激发儿童的内在情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沉重     
哲人说:“生命是充满哲理的。”少年说:“生命是有着无限憧憬的。”轻生者说:“生命是轻如鸿毛的。”愉快者说:“生命是一个快乐的载体。”其实,生命是被一种沉重的温柔所包裹的说词。闲时,我常爱静坐于窗前,驱散一切杂念,让心灵由浮躁、嘈杂归于沉寂。寂静中,我感到我的生命在向前缓缓流动,它就像条小而欢快的河,又像一张网,由一道道目光编织而成。此时,母亲深爱的目光,朋友信任的目光……它们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交织在一起,又化为点点沉重的温柔,渗入了我的躯体,使这躯壳中的灵魂愈发的沉重,但我却不讨厌它,我感到我…  相似文献   

14.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 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16.
死神的名单上只有一个空缺,谁去?贝尔曼用爱与生命给女孩铺好了活下去的道路,同时.也让自己走进了天堂。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教育的根基,在当前高校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却比较淡薄,导致在对生命的理解与实践上出现偏差:珍爱生命,却无保护生命的技能;重视自我生命,却对他者的生命漠视;求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精神性却在消失。文章在阐释生命意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培育和美生命意识的途径,关注生命气息,蕴育美的韵律,彰显生命真义,进而滋养生命情感,舒展生命情怀,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动。  相似文献   

18.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一路单程,没有重来,也没有停留。这在生命的价值L,因有限和短暂而显得如此宝贵,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成为世界上最廉价而又昂贵的东西。在对于生命的大探讨中,人们发现:生命虽然不可以重复,但是却可以反省,并不断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生命价值,而无疑日记成了记载心灵的最佳载体,也成了生命反思的最好蓝本。  相似文献   

20.
《生命 生命》是一篇蕴涵哲理的散文,武老师以读、演、说、看、写等多种方式对文本中“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出神人化的演绎,让孩子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含义与价值。在教学技艺上,她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精妙的教学设计,让观课者看到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而又多姿多彩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