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历史与社会》作业是提高《历史与社会》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学生《历史与社会》能力、《历史与社会》素养培养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改前,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几种尝试。一、实践性《历史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多处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教育"的含义被大大地拓展了,它不仅仅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那些益智动脑、培养全面能力的动手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我省许多城市中小学开设《省情》《礼仪》《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中,《品德与社会》又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这是继《历史》《地理》合并为《社会》之后的又一次与《思想品德》学科之间的综合。它是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4.
200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八年来,《纲要》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纲要》也需与时俱进,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步发展方向和重点访问了郑日昌教授。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史册,《悬诗》是蒙昧时期的一面镜子。从《悬诗》中可以看到蒙昧时期阿拉伯社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本文从《悬诗》中分析蒙昧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1998,(1):22-2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行政法规。它对于调动、保护和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维护举办者、教育机构及其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将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成为发展的基础。因此,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又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8.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规划》指出,我国今后15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教兴国战略,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伍,使教育发展与未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规划》提出:”九...  相似文献   

9.
作为日本近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立法,始于明治维新以后。从明治维新至今的120余年间,随着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其教育法规也不断更移和发展。从日本整个社会的大变动角度上看,可分为二次大战前以《教育敕语》为主导的和二次大战后以《教育基本法》为主导的两大立法阶段;若从其自身发展的演变过程上看,可分为《学制》、《教育令》、《教育基本法》、《终生学习振兴法》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正苏州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形态产业化运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期刊发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苏州实践》《苏州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研究》《苏州传统文化形态及其产业性解读》《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未来模式思考》四篇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深入总结了这些方面的成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好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并注意与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以及中学《思想品德》等教材的上下联系,避免了重复和脱节。  相似文献   

12.
李久会 《考试周刊》2009,(12):140-14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规定:“《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的“体验性”特征较之其他学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旨在对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大体说来,《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探索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初步建构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基本确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对社会冲突理论进行了深刻地论证,从而使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三部著作中,马克思集中阐述了他的生态观。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同时,资源匮乏、气候恶化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基于马克思生态观的生态教育,有助于引领社会走出生态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流光溢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新理念,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品德与社会》新课程,与时俱进,讲究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进生活,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努力打造《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新天地,从而奏响《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是诗歌发展的源头,先秦的《孟子》《庄子》等哲理散文、《左传》《国策》等历史散文和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散文发展的源头,它们哺育着后代无数的作家,对于戏剧小说在情节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影响。《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有祭歌、乐歌、叙事诗、抒情诗、社会讽刺诗,广泛反映了约自西周到春秋五百年间社会各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斗争。尤其“风”(也叫“  相似文献   

18.
《法国民法典》确立了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而《德国民法典》又将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发展。民法的基本原则随时间和社会发展不断在调整和完善。中国1986年的《民法通则》所规范的基本原则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以社会发展方法论上的转变为突破口,引领社会发展研究走上科学之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分析和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方法论的关键篇章。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 史2(必修)》,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 准》)编写的。 本教科书的编写,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阐述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发 展进程,阐明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 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又受到 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反作用。对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也都结合当时的历 史条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 以求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和 社会生活发展进程的正确阐述,进而揭示历史 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