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古代文献中的效实、持禄养交、役养、其服、疚等五个词语提出了新看法,提高了词语释读的准确性,有利于准确理解文献,亦有利于弥补大型辞书的训释不足。  相似文献   

2.
3.
近些年来,笔者在翻阅一些学术刊物时,发现有些文章重复作文;有些文章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有些文章对原作的理解上有问题,遂摘录下来,或写下感想,或加以辨析。日积月累,纸墨渐多。这些问题,在当今学术研究领域中虽不是主要问题,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人的作文风气和治学态度。现择其数条与同行们探讨,并期引起一些人作文时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补充讨论训诂术语“读为、读曰”、“读如、读若”的运用功能 ,并指出 :“之言、之为言”用以释义而无关读音的例子不限于先秦文献正文 ;“音”也是训诂术语 ,可以用来解释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 ,可以校异文、讹字 ,也可以用来注音兼释义或单纯地释义。  相似文献   

5.
就《训诂方法新探》中三处字词的考释问题做补充和阐释。对"熊"被借用表"软弱无能"义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举证,并考释其在"熊市""熊孩子"中的含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源糖的发展过程,对"(沙)砂糖"不是梵汉合璧词的原观点进行补充考证;对将"浇"的"犒劳慰问"义运用到解释"浇愁"一词提出疑问。认为"浇愁"应与"消愁""销愁"同义,义为"消除"。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往往会在不同的民族间发生些彼此相近似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在相近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可能采用相类似的应对方法所致;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不同民族间在文化上相互借鉴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偶然如此,无从考察说明其联系。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相互关联性,从来是无可否认的,更有些同中有异,异中见同的历史现象耐人寻味。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这类现象,对人们认识历史应该有所启发。这篇文章以比较的方法,指出领土主权、血缘原则与地缘原则、盟约仪式、采地与永佃权、城邦制度与专制制度、法律传统与专制制度等政治法权概念在中外历史上反映出的不同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外历史发展中的不同社会文化特征,同时也借以追溯相关制度在中外历史上的各自渊源与差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杨树达文字训诂商榷(六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达辞世以来的半个世纪,文字训诂之学取得长足进展;以今日之成果检讨杨氏文字训诂,既有千虑之失,也有其时代局限。今就杨氏训释之“爱”等六字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训诂两则     
"故遣将守关者"中的"故" 《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有这样一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语文教材将"故"解释为"特意".窃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古代汉语之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考释了《论语》“无通无莫”和《诗经·卫风·氓》“咥其笑矣”的确切精义,对前人的训诂成说做了补正。  相似文献   

10.
据求证:苏诗“尔来怀宝但贪眠”句中“宝”的意思不是图、书,应该释训为宝物、明珠,引申为行雨的才能;“遗风成竞渡,猿叫楚山裂”句中“猿”字应为“哀”字,指悲伤;“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句中“局促”应为局柬,作窘迫拘束讲。  相似文献   

11.
一、《“策勒”不是“记功”》之商榷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往《木兰诗》“策勋十二转”句为:“记功很多次。滚动,记功。转,次的意思。”《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5年第4期所载蒋自然《“策勋”不是“记功”》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蒋文在叙述了北田军阶和唐朝用阶之后得出结论:“这种军人升迁制度叫‘策勋’”。“策勋,不能“从‘策’和‘勋’两个字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策动’不是‘记功’”,“‘策动十二转’应为‘提升很多级’,而不能解释为‘记功很多次’”。用以为军阶与动阶应届军制,各朝军制有异,而军阶与动阶也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淮南子》中“蓁卫之箭”、“周于数而合于时”、“皆阅一孔”、“志存仁义”、“条风之时丽”、“博学以疑圣”等六处字义,作出解读,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国语集解》以三国韦昭注本为基础,汇集有清一代众家之长,近乎善本。然而犹有疏漏可议之处,本文就《国语集解》注释可议者十处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14.
章通过变换、通假、语境和行照应的分析,指出现行中学语教材对“敢”、“土橐”、“胈”、“请”几个词语解释的错误,作为今后课本修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颖特”一词,义为“杰出、超群”,《汉语大词典》失收。“径造”一词可提前《汉语大词典》书证至元朝。《汉语大词典》亦未收录“干忤”“竭乏”两词,“干忤”义为“冒犯、抵触”,该词在东汉及以后的文献中较常见;“竭乏”义为“穷尽”,“竭”“乏”两个语素虽常见,但二者同义连文成词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训诂订误三则四川永川市来苏中学水绍韩(一)“蒲服”决非“蒲衣”《语文知识》1994年第3期所载马中礼《“蒲服”并非“匍匐”》一文,对高六册吕叔湘先生《语言的演变》“蒲服即匍匐”提出异议:“虽然古籍中也倡有‘蒲’、‘服’分别通‘匍’、‘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7.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18.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  相似文献   

19.
国,乃秦始皇琅岈台刻石所言的大夏,非,但是以秦始皇刻石所言不至于晋阳之地,却是有理的。因为秦始皇时代,其地已北至阴山,早已超出今山西一带。前引《周书·王命解》孔晁注曰:“大夏,西北戎”,以孔注及《海内东经》推量,所谓的“大夏国”必在今西北地区,就是秦汉文献经常提到的西域大夏国,与秦刻石所指的大夏不同。在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曾经在今陕北、宁夏、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建立大夏国。在今甘肃临夏一带,还有大夏县、大夏河。历史时期“大夏”一词所指颇为广泛,需要做具体分析。读《史记·秦本纪》札记六则@刘占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我们在校读北大简《老子》过程中的几点浅见。对照各本老子,发现简本《老子》与其他各本在字、词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我们试图从字形、字音等多方面来解释这些差异。文中所论凡六例,均是与其他各本不同的字词,通过引述各家观点,查阅各类文献,分析字形、音韵,各例均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