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重残疾儿童综合性主题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课程是专为多重残疾学生而设计的综合性主题课程.经过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项目中近3年的实验研究,证实该课程的确能适应各个年龄阶段残疾程度各异的多重残疾学生的教育要求.本文着重对该课程的涵义、特点、课程目标、实施原则及评价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实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综合性拓展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面向生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学习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相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的生活世界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  相似文献   

3.
“价值教学的价值是伦理学范畴内的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判断行为是非好坏的能力,即所谓的道德价值”。当然,价值的获得不是外在灌输的结果,必须经由学生的感知、选择、加工、内化和行动等一系列的过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道德价值,是一个价值澄清和道德批判的过程。本想要探讨的就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的价值教学策略问题,这些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价值获取为指向的。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成为语文教育的一大亮点,为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实现多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考察了当前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不足,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提出建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思路:改革公共基础课程、重组专业课程、以课程群的方式开设教育类课程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社会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综合性课程彰显其独立地位的同时,人们不禁要对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进行追问。社会课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贴近人们的生活和经验,因此,呼吁课程回归生活世界,由"化人"的课程向"人化"的课程转变,开展人文教育,彰显本学科的人文精神,以凸现人的主体精神,是本课程开展的旨归。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完成课程目标,除了要重新修订教材之外,学校还应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等多个角度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8.
关于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首先从科学理论和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出发,阐述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呼唤,以及教育的功能,同时剖析了目前学校学科课程的形成过程及单学科教学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基础教育适当软化已有的学科边界,从大科学观出发,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最后,结合我国目前所进行的综合性科学(理科)课程教改试验的实际,从教育观念,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过程性、主体性、阶段性、生成性等六大特点。同时,生命教育价值取向作为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新认识,不仅实现了工具式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表达了本真教育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生命教育价值观念与综合性学习相整合,提出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培养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对师范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赋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更多的责任,给予其所设置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崭新的特点。处于核心位置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摒弃了割裂的、孤立的价值取向,而表现出整体的课程实施取向、发展的实施取向和实践的实施取向等态势。其课程实施取向视域的变化,需要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出于对"德育"实施的关注,分析概括了"课程的教育价值"问题的发生、"教育价值"的含义以及现代课程可能具有的教育价值,并着重揭示了我国课程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潜在课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对课程理论的不断完善,潜在课程已日益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潜在课程在促进人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净化、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的稳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张海瑞 《中学教育》2009,(12):46-49
隐性课程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感,有助于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创造力。为使其价值得以最大的发挥,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方面来全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使其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推动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功能是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基础;教育价值可转化为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教育价值;教育目的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失效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对教师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教育实践课程在设置和实施中有诸多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高师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必须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6.
《学记》是《礼记》中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其中包含的诸如因材施教法、启发诱导法、预防教育法、集体教育法,以及教学相长法、循序渐进法等德育方法,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门类少,课程结构设置单一、不够灵活,课程内容陈旧落后等问题。针对其现状,诸多学者进行着自我的解构和阐释,但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实践操作层面尚存在着诸多弊端。立足教育哲学的新视野,分析和寻找改革困境背后所隐藏的哲学根基的缺失,以期促进教师教育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价值秩序的核心是人们的教育价值逻辑.教育系统、社会和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价值秩序不具有先进性.为此,教育系统应该通过教育价值竞争,努力让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传统德育方法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较多地关注儒家的孔子、孟子等 ,而对道家的老子等关注较少。实际上 ,老子不仅注重建构道德规范 ,而且其思想中也蕴涵着一些独特的德育方法 ,如“自知者明”的自我教育法、“道法自然”的疏导教育法、“不言之教”的身教示范法 ,以及“柔弱胜刚强”的情感教育法、“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的榜样激励法、“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防微杜渐法等 ,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分类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依据教育价值的层次性以及教育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发挥作用的程度,教育价值可分为教育主导价值和非主导价值。教育主导价值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所追求的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与其相对应,教育的非主导价值则是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教育价值。教育主导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其历史制约性,它是教育价值主体的择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