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作品是复杂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荡气回肠,是一曲主张个性解放,张扬婚姻自主的赞歌.鲁迅从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主人公恋爱、同居、破灭的过程,全剧充满着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涓生的婚变经历折射了鲁迅的婚恋观,他以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完成的喜剧结局作为出发点,从由喜到悲的婚恋变换转折向人们昭示了那个年代只有经济的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根本和规则.  相似文献   

2.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3,(1):141-147
“竹内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难以逾越的高峰。靳丛林的《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将“竹内鲁迅”置于整个日本鲁迅研究史中来评说,并且高度重视竹内好凭借鲁迅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从而彰显出鲁迅对于日本乃至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全书以深刻的辩证思维解说“竹内鲁迅”,重视研究对象的生平、个性与研究对象之关系,形成了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亲和与默契。日本式的实证主义研究与中国式的宏观理论探讨相结合以及其他比较文学方法的采用,使得“竹内鲁迅”更加丰赡精深、个性鲜明。而将竹内好的传记性材料乃至年谱亦纳入书中,使得读者在了解一个全面的竹内好的同时,更理解了竹内好亲近鲁迅,一生与鲁迅相纠结的必然性。这样,本书自身就成为了一个带有自足性的“竹内鲁迅”文本:一卷在手,“竹内鲁迅”扑面而来,带着其全部堂奥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科书其重要使命乃是培养学生人的意识与特质,而绝非仅仅是教授各种知识和技能。人的意识,人的类的本质,如马克思所说,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中国,第一个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自我意识的思想家是鲁迅。鲁迅强调的是人的个性,而不是人的群体性,因为在鲁迅看来,人一旦失去个性,完全限于群体性之中,就易形成奴性。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是奴的国家,而是人的国家,而其正确道路只能是"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鲁迅为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制定了正确的蓝图,成为中华民族最优秀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经典,理所当然地应进入教科书。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难懂事实上是一个伪命题,是教育工作者因了自己的心态硬造出来的,与当下社会知识分子整体性堕落和贬损鲁迅的语境紧密相关。其最终目的是教人为奴而非教人为人。  相似文献   

4.
当下形成了对鲁迅全方位、多样态的贬损和亵渎。其主体均系所谓"知识分子"。大陆新儒家则系中坚者。其之所以如此,是因鲁迅妨碍他们拒斥自由民主,主张复古更化,建立儒教国家的政治诉求。而鲁迅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实现"立人"的人之解放伟大战略也使得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大狂们不满。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站在权贵一边,鼓吹为奴的价值取向,借以谋求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这与鲁迅对知识分子的规范恰成反调。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结怨甚深,不单挖掘了祖坟,而且预言了子孙。所以他们视鲁迅为仇雠。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不变,贬损、亵渎鲁迅就会演变成为中国当下某些"知识分子"的"新常态"。其实,唱衰鲁迅,就是唱衰民族,乃是一种亡国之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鲁迅小说创作动力的研究多体现在强调"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思想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不过,鲁迅的小说创作并非只是启蒙主义思想下的产物,他小说创作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基于强烈个性主义精神上形成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对鲁迅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从艺术形式的先锋性、人物行为的异常化、"顽童"式的追问及"大话"式叙事的运用四个方面揭示鲁迅小说创作中所隐含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对她的塑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思想的解放,并促进了女性主义的觉醒。本文将首先介绍《威尼斯商人》及鲍西亚,随后介绍女性主义的内涵,最后从她在剧中精彩的三段表现分析她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7.
“1920-1945”台湾新文学运动与文学发展之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和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基本相同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新文学以其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的批判现实主义内容、文学语言的多样性、浓郁的地域特色 ,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鲁迅生前身后曾遭遇过许多无端的流言,这些恰恰能够反衬出鲁迅的伟岸身躯和无穷魅力。而有关鲁迅的种种争议最好不过地反映着世情的变化、时代的病症。从对鲁迅的各种挑战、否定以及媒体热炒的"鲁迅作品大撤退"等事实来看,鲁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有待我们慢慢消化。鲁迅注定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文坛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质疑、批评、否定鲁迅的观点和文章,甚至诋毁鲁迅人品的局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本用致孙乃修先生一封信的形式,以其著作《思想的毁灭——鲁迅传》为依据,从七个方面批驳了否定鲁迅的论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鲁迅文学作品、思考当代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和鲁迅都出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相似的时代环境、相似的成长历程、相似的精神气质,让他们在创作思想上出现许多相似之处。在信仰缺失的时代,面对社会的动荡和纷扰,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死亡,并在面对死亡和对死亡的思考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共同的创作主题:死亡,二是直面死亡,向死而生,对鲁迅和卡夫卡二者创作思想中的死亡主题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在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心目中,鲁迅作品的经典地位是确定无疑的。然而,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鲁迅研究也遭遇到多方面的冲击,其中有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流传到中国之后发生了严重变形的后现代主义,还有质疑国民性理论、把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曲解为殖民话语霸权的"新左派"……不同个人挑战鲁迅的方式也不同,其中有学理式的,也有流氓式的。鲁迅是谁?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士;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相似文献   

12.
正鲁迅的文学生涯离不开翻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迅的翻译,也就没有他的创作。《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鲁迅卷》从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鲁迅译文全集》这一目前收录最全面、校订最精良的鲁迅翻译著作全集中编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译作,全面多样地展现鲁迅翻译的发展轨迹,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一窥鲁迅译著的风采。全书共分为四编,从小说、儿童文学、剧本与诗歌、文艺随笔与文艺理论四个方面详略得当地介绍了鲁迅的代表性译作,除译作外还收录了部分序跋以展示鲁迅本人对翻译的见解。相较于《鲁迅译文全集》这样的大部头,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三个不同时期的经典女性形象的改变集中体现了作者妇女观的转变。托尔斯泰妇女观的转变与他内心长久的精神探索和思想矛盾相联,也与当时将瓦解崩溃的农奴制有关。资本主义在俄罗斯势如破竹般迅猛发展,遍及欧洲的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潮也影响了俄罗斯,深深触动了伟大的托尔斯泰。从托尔斯泰早期保守的妇女观、托尔斯泰中期矛盾的妇女观、托尔斯泰晚年进步的妇女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托尔斯泰妇女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参考英国导师制,认为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推行教育导师制符合高职生个性和专业需要,有助于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专业教育与培养,能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最高的价值诉求,人的解放是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客观必然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通过人的解放在社会存在的条件下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和在社会存在下所经历的历史性阶段来阐释人的解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社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出发,最终达到人类的自由自觉解放。  相似文献   

16.
盖俊竹 《职业圈》2007,(6S):97-98
《野草》是鲁迅“为自己”写的散文诗集,文章通过《秋夜》走进鲁迅心灵世界的幽暗花园。“极细小的粉红花”和“遍体苍翠”的小青虫,是展开作者心里图景的路标,透示出那段日子,鲁迅与许广平接触中触发的些微感情涟漪。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6日至2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和绍兴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绍兴鲁迅文化艺术节”将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以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为期一周,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与鲁迅相关的文化艺术经贸活动。绍兴是鲁迅的故乡,绍兴的知名度一半来自鲁迅。绍兴人做“鲁迅”文章由来已久。以鲁迅先生命名的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在培养人才、促进绍兴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艺术方面的鲁迅图书馆、鲁迅纪念馆、鲁迅电影城以及城市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中国人都以为,美国社会崇尚个性解放、言论自由,所以在公众场合,大家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什么可禁忌和顾虑的。在美国生活时间长了,你才会发现,达种看法其实大错特错;美国人不仅在言谈举止中处处需要“讲政治”,而且这“政治”的讲法也更加微妙、更有管控性。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集,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鲁迅曾提到,这本集子从初写到最终编辑成册,足足有十三年。这里且不谈论这本集子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价值,单从这本集子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出发,找寻鲁迅在此期间所流露的对女性权利和意识的看法,对比分析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通过这些描写总结鲁迅日渐成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把田仲济先生写于1932年至1949年的杂文作品称之为“鲁迅式杂文”,是因为田仲济创作杂文的缘起及过程都是接受了鲁迅的影响并有意学习鲁迅,无论从干预生活的广阔、抨击时弊的激烈及学识素养的博大精深等方面考察,都接近鲁迅。 田仲济先生创作于这时期的杂文,收在《田仲济杂文集》中的共有212篇。据作者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