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郑福明 《教育导刊》2004,(14):54-55
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刮痧》,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许大同的孩子与邻居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发生了冲突。许大同获悉后,赶忙到对方家向朋友道歉。而他的美国邻居却说,不应该由大人向大人道歉,而是应该由小孩自己解决自己的冲突,因为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才能真正有所进步……这一场景,即使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相信也都不会感到陌生,闪为我们自己或就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为孩子“排忧解难”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2.
龚雪燕 《考试周刊》2010,(54):51-51
本文通过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刮痧》分析中国人文传统与西方科学精神的差异。作为中国文化人文传统的核心之一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和西方所信仰的理性、客观的科学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摩擦。这也正是《刮痧》这部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文化冲突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冲突有着必然性的因素,在冲突中又相互包容。本文就电影《刮痧》中美国的中国籍移民许大同一家的遭遇为例,论述中美文化的冲突与包容。  相似文献   

4.
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刮痧》,描述的是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许大同的孩子与邻居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发生了冲突。许大同获悉后,赶忙到对方家向朋友道歉。而他的美国邻居却说,不应该由大人向大人道歉,而是应该由小孩自己解决自己的冲突,因为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才能真正有所进步……这一场景,即使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家长,相信也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我们自己或就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为孩子“排忧解难”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以上电影片段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  相似文献   

5.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在再现“他者”的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进行了东方化和美国化。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置换。在这一过程中,第三世界的文化受到文化霸权强有力的渗入和强权干预,导致自己的民族文化遭受边缘化。面对这种后殖民文化霸权,第三世界文化应积极寻求走向世界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刮痧》讲述的是由于刮痧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不为美国人所理解和认同个给一中国家庭带来的悲剧故事。影片反映了亲情至上的中国文化和只相信客观事实的美国法律之间的冲突。本文以《刮痧》为切入点,剖析中西文化差异,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缓解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如何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裕 《现代语文》2007,(6):47-47
《刮痧》是当代作家王小平的一部走红小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文化学的专著。小说中祖父给孙子治病,用中国传统的疗法一刮痧,没想到却刮出一场轩然大波。小说以悲剧气氛为基调,以许大同这个悲剧人物为视角的契入点,去审视中西文化的碰撞。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再现政治的特殊形式。文化阅读方法考察电影深层文化结构与权力机制。文章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文化阅读,超越文化差异的表层结构和文化冲突的传统理解,提供一种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选择与身份政治关系的全新诠释。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身份成了漂浮的能指符号,等待主体介入才具有意义。移民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主体意识被两种文化身份所分裂;美国文化本身的纯洁性也被“文化杂烩”形式所威胁,为“惧杂症”所困扰。刮痧冲突,在文化领域是美国东方主义意识与中国“汉化”思想的对抗,对于移民个体则更是文化记忆与认同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90年代 ,以台湾的《喜宴》和大陆的《刮痧》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喜剧片 ,在内容表现上不仅都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 ,具体展示了中国传统伦理关系的现代变奏 ,以及对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并且在文化这一层面上 ,《刮痧》以更朴实和更深邃的人文意味超越了《喜宴》中所表现的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无奈的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10.
八九十年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种新事物的冲击,人们面临的诱惑也很多。王安忆在《我爱比尔》中,通过一个知识女性的堕落过程来表现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残酷性。女主人公阿三和外国人的情感纠葛其实是东西方文化文化冲突的隐喻。"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国家企图建立自己的文化统治地位,他们居高临下的审视第三世界国家。在西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如何完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作家关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国电影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电影"已经在理论上成为共识.但由于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考察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架构上的不平衡,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本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通俗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再从文化层面梳理通俗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形态和地位,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对通俗文化资源进行更新和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电影《末代皇帝》中电影音乐创作的分析,剖析中国电影声音创作民族化与国外电影声音创作理念的交融过程。影片基于中国历史背景及人物故事,加入西方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拍摄技法。影片音乐大气磅礴,优美豪放。运用中国民族乐器配器体现出中国音乐细腻、委婉的神韵,与带有史诗美感的西方交响乐融会贯通,完成了一次东西方文化碰撞后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的萌生是从观看外国电影开始的。在外国电影的启蒙、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电影完成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电影这种外来形式逐步实现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终于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开始在世界市场上被选择和接受,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对话和接轨。然而,中西方对华语电影两极化解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鉴于各国电影通过达到国际性而实现民族性的成功经验,华语电影的"民族性"特质的强调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大众传媒不间断传播,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文化之一,这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它所带来的西方强势冲击着本土的民族体育。在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中要正确对待现代西方体育强势所带来的影响,要在吸收西方体育文化基础上获得新发展,使本民族体育文化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另外,西方体育也应该逐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冲突的背景下,在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转化的过程中,廖平是"经学时代之结束"的标志性人物。西方地理学知识的传入对传统的"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产生重大冲击,廖平作为固守中国王道理想的传统士人,力图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创造性诠释来说明中国在地理上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在文化上,中国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优越性,中国的文化将会随着世界交通而进一步推向全球,世界文化将一统于中国的孔教。这种相当激越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后的一种思想回应。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说教由来已久,罗伯·科恩(Rob·Cohen)导演的《木乃伊3:龙帝之墓》立足于东方主义思想基础,以温和的表象、基督教般的仁慈说教,用和中国文化套近乎的方式,不仅期望获得商业利润和票房价值,更是以上帝的名义对中国文化进行一场温和的西方主义“教育”。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和曲解,更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一种隐蔽侵略。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正在推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中目前存在严重的理论观念分岐,即文化一体论与文化相对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文章综述了对立观念的不同形态,提出以新辩证观念来解决理论冲突。新辩证观念是基于中国易经、墨经中的同异俱于一的观念与逻辑学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辩证法所创立的一种理论。它在比较文化学的研究中,以同与异,自我与他人、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为主旨,批判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冲突、文化一体、文化相对等理论模式,为中国比较文化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范型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日趋深入,在这一趋势下必然会带来诸如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批判与继承等关系的变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受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影响日益增大,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在减小,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发展着。面对这种情形,应引导当今大学生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注重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产业化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所面临的国际生存环境的分析,考察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历史,提出大片战略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