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他们未来职业的磨合期,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构建起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起课程设置、职业指导、素质提升、社会实践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性的发展方面有比较明确的择业意识和面对竞争的心理准备,但同时也存在着择业意识的形成相对滞后、职业适应水平偏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使之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和全面化;以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为依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问题和就业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毕业生职场发展的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文章深入研究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现存的问题,指出了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适应职业转变的三大能力,阐述了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分析为切入点,以适应性绩效理论视角审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机制建设重使用、轻发展,考核时重结果、轻过程;工作中重执行,轻反思。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应完善辅导员能力发展机制、优化工作考核体系和激活自我发展动力,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现状和问题,全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对策,缩短他们未来的职业"磨合"期。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而经验性知识是职业行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从管理学中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经验性知识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运用对经验性知识的管理完成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分析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理念,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应以情境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一种形象的、生活的、直观的学习场景,并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景实用英语》Book1 Unit 8 Career (职业生涯)为例,阐述如何设计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8.
邓雪梅 《广西教育》2014,(35):132-135
分析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理念,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应以情境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一种形象的、生活的、直观的学习场景,并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景实用英语》Book1 Unit 8 Career(职业生涯)为例,阐述如何设计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9.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应该在情境中认知并在行为中得以发展。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注重的是各项职业能力的高低。将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入到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工作过程能力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然职业能力是由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得到的,那么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该归结于工作过程。根据法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积累大量的缄默知识,包括关于学科内容的缄默知识和关于教育教学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Blog、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能够使教师专业缄默知识得到充分的显性化并得到共享,最终使他们的专业缄默知识得到重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赋予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促进了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所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并未注意专业发展问题,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就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工作加以分析,总结对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关系到整个学生工作的成败。本文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手段,试图构建高校辅导员虚拟学习社区,发挥学习共同体平台在辅导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优势,探讨一条信息时代下的辅导员专业知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既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又是其"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儿童发展知识""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个部分。这三类各具内涵与特殊要求的知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根本制约作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的终身学习、与同伴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缄默知识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有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缄默知识及其作用普遍贬低与忽视,但缄默知识却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缄默知识,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职业能力概念的阐释和界定,在此基础上阐述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结构,并对一体化课程的具体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知识基础进行分析。指出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社会特殊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所对应的职业领域称为“专业”。专业与其他职业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学者式地应用非同寻常的深奥知识和复杂技能服务于公众需要”,在于专业领域知识的特殊性。专业领域知识有职业性、系统性、高水平、研究性、深奥性及实践性六个特点。研究专业领域知识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专业学位教育的规律,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结构的专业学习需要注重兼顾与融合,基于知识类型的专业学习需要关注明确与默会,基于知识属性的专业学习则要凸显共享与治理。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思维转向,需要在学思结合中形成教师的专业理性,在学以致用中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并将二者归于问题解决的专业学习路径。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活动需要重视概念思维与反省思维的有效提升,其考核评价要强调知识的深层学习及问题导向的知识应用。在教师教育的全程加强专业学习指导,并将多种思维工具融入教师教育的诸多环节,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on a 3-year study focusing on the shaping influences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 on the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we first explore how stories are shaped as they are told and responded to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second, explore whether or not this sharing leads to imagining new possibilities for retelling and reliving stories. By sharing and exploring a story of a disagreement between a parent and a teacher, we focus on what we do when we tell stories in schools and what we do when we tell stories off the school landscape. In making meaning from this story, we show that both in the teacher's living of the story with the parent and in her numerous recountings of the story to others on the school landscape, she did not have opportunities to figure out new ways to relive the story. In our research group, she shared her story again. In this telling, we asked her to focus on who she, the mother, and the principal are in the story, and we inquire into what plotlines each were living. We ask questions about how they were positioned as characters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 Re-searching the story in this way enabled us to understand the embodied nature of the teacher's knowing and how this knowledge shaped the events of the story as they were lived out, particularly how the teacher's living of a relational story countered the story of teacher and principal as positioned above parent. By drawing on Nelson's work on 'found' and 'chosen' communities, we imagine ways in which schools could become chosen communities where the story of school might be one of fostering the living out of multiple stories. We imagine the stories emerging from such communities might significantly shape the landscape of schools by opening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living in relation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