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名校长工程”实施中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很多地方都启动了“名校长工程”。“名校长工程”,即地方政府出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计划用几年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名校长的校长培训工程。从各地实施“名校长工程”的具体情况看,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名校长工程”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名校长应该怎样评选?轰轰烈烈的表彰之后的实际效果如何?本文拟对“名校长工程”实施中的误区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误区1.重评选,轻培养。许多地方在关于“名校长工程”的规章文件中,对于名校长或名校长候选人的评选规定得较为具体细致,而对名校长培养却规定得较为笼统。实际上,一…  相似文献   

2.
名校长的界定从教育部到各省市甚至各县教育部门都在开展“三名工程”,即名师、名校长和名校工程。但怎样才算是名校长,如何界定名校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对名校长的定义应从三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短波     
洪江市:洪江市启动“名校长培养工程”,每年选拔具有高度事业心、较强管理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校长作为“名校长后备人选”对其进行培养。去年以来,该市共有40余位学校行政人员参加了培训。(刘德平)  相似文献   

4.
县(市)级中小学"名校长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主导、决策地位.本文就创"名校长工程",分析名校长的基本特征和内涵界定;名校长的考评要素和具体内容;名校长的层级标准和基本要求;名校长的成长过程和培训形式;名校长的实施机构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名”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具体的、统一的标准,所以我建议这个工程的开展要实在些,先埋头苦干,低调一些,“名校长培养工程”说到底就是“校长培训”,等将来见成效了才算成功。因此,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6.
名校长是得到社会一致公认、在本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成功校长。如何对名校长进行培训,成为各地培训机构关注的焦点。浙江省富阳市在“十一五”期间尝试开展“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它的课程设置由基础任务板块、实践任务板块、研究任务板块和帮扶任务板块等四大板块组成;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和四个步骤完成,使“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邵燕芬 《继续教育》2008,(10):50-52
名校长是得到社会一致公认、在本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成功校长。如何对名校长进行培训,成为各地培训机构关注的焦点。浙江省富阳市在“十一五”期间尝试开展“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它的课程设置由基础任务板块、实践任务板块、研究任务板块和帮扶任务板块等四大板块组成;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和四个步骤完成,使“任务驱动式”名校长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8.
继“八五”全国百万中小学校长岗位合格培训之后,干训工作步入了新的提高培训阶段。从目前情况看,突出的、亟待解决好的问题是深层次认识问题。一、应站在实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程是党和政府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政策高度来认识在“八五”中小学校长岗位合格...  相似文献   

9.
关于"十五"校长培训工作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八五”、“九五”期间开展了百万校长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必将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校长培训工作持续发展,使培训工作更科学、更健康、更有成效地前进,需要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和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思考,即用整体的视角,发展动态的视角来审视、分析、预测“十五”期间校长培训工作。   一、更新观念:实现校长培训工作的历史转变   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八五”、“九五”校长培训侧重全员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指出…  相似文献   

10.
“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建设”,已被明确列入上海教育“十一五”师资规划的重要行动计划之中。2007年1月,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国明应邀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研讨会上就名校长培养基地开展的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关于校长的培训和激励研究在不断地深入进行,但其中关于名校长激励的有效策略研究却极少。文章分析了名校长激励的内涵、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名校长激励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公民:“以人为本”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中,关于主体的问题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以人为本"的人应当定位于公民."公民",其外延更为宽广,内涵更加丰富.将"以人为本"的"人"定位于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其实践价值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有利于加强监督、从严治党,防止将"人民利益"虚幻化;也有利于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公民义务的履行,促进其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校长的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当前人们对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关注多局限在校长的行政管理方面,而忽视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如何做校长”有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当前不应忽视三种校长素质:正确的教育思想、笃深的职业情感和深厚的学术涵养。只有在提高中小学校长行政管理素质的同时,也注重提高他们上述三种素质,才能充分、全面、有效地发挥校长职能的作用,推动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校长培训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眸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经历了由小到大、由重数量、规模到质量与规模并重的发展历程,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前进,经历了孕育产生期、渐进发展期、巩固完善期、质量提高期四个阶段,在培训管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等方面逐步完善,正在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实现中小学校长培训由"量"到"质"的跨越,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稳步发展。展望新时代,要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我们需要深化培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校长培训市场;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教育发展重大需求;联动推进"校长工作坊",打造地区培训品牌;加强训后跟踪指导,构建新时代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相似文献   

16.
校长培训作为系统化提升校长专业领导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新西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新西兰为有志成为校长的领导者、新任校长、资深校长以及毛利学生学校领导者开发了专门的培训项目。本文介绍这四类培训项目,归纳新西兰校长培训的经验,指出其对我国校长培训改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以名校长工作室方式助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河北省保定市贫困县(脱贫县)系列名校长工作室项目组形成的TRIMER(三聚体)研修模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TRIMER模式在研修功能定位上强调校长成长、学校提质与区域教育优化三位一体;在研修方式上,培训、改进、辐射等三线交织;在研修原则上,培训与改进、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素养提升与辐射带动有机结合;在培养主体上,保定市本土优秀校长的示范、北京市双导师的引领与京保教育行政的保驾护航相得益彰;在运行力量上,行政力量、学术力量、校长自我发展力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校长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贯彻者和执行者,不仅是教育治理的中坚力量,而且担负着引领学校与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在新时代,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长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的领航人角色,必须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的综合素质。目前,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综合素质的渠道较为单一,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尚存在工作体系不健全、培训项目体系不完善、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基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各阶段校长培训的需要,通过设立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培训的动态更迭,从而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校长素质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9.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更应倡导“教育家办学”,名校长办学思想是校长对其独特的办学经历个性化、概括性总结,具有很高研究价值。通过思想画布工具对名校长办学思想进行内容、领域、样态、轨迹和底色的全面分析,经过内容采集、画像分析、调适认可的规范操作流程,有利于促进校长思维的显性化,同时可以为校长办学思想的凝练和完善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互联网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这要求中小学校长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的能力。开展相关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对“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活动,开展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研究。遵循可适性、设计性、调节性和总结性原则,构建了中小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整体架构,以期为今后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提供参考,助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