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传统的现代转型。慈善理念方面,从维持传统向突出变革转变,使得慈善规模剧增。运作机制方面,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和专门化;运作的模式逐渐定型和明朗化;运作策略的选择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闽中儒者重视商业,儒者经商时将儒家的价值观带入商业.闽商在儒家文化指导下从事各类商业活动,福建涉海性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商儒并重、重信好施等独具特色的闽商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守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56-59
中国的慈善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因为中国慈善事业还处在从传统恩赐向现代公益转型的阶段。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的等级恩赐观、施舍报恩观、非理性财富观与现代的公民权利观、现代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现代理性财富观不断冲突、融合。培育公益理念需要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资源,批判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公益理念,发展现代公民社会,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为公益理念的孕育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4.
5.
戴锦秀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19-120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实际问题,本文通过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阐述了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4,(3):33-42
慈善是一种维系人类共在、共融、共进、共荣的文化纽带。现代大学慈善文化要突出真正的他者意识、普遍的休戚与共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观念。现代大学的慈善氛围、大学教师的慈善担当、管理规范的慈善引导共同构成了大学慈善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慈善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大学生慈善观念的培养、慈善心理的引导和慈善行为的塑造。在现代大学慈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深度挖掘慈善文化的意蕴,努力拓宽慈善教育的人文视域,积极营造慈善文化环境,由此而实现青年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环境的健康稳定并引领社会的和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孝德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8-10,17
从不同慈善榜对中国企业捐赠排名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慈善行为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企业产品销量,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国企业承担包括慈善行为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不足,应该在企业内部培育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把慈善行为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构建相应的慈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慈善体育赛事实际上就是以赛事的形式来做慈善活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形式。新时期,国家福利系统正在不断完善,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慈善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网络环境下,慈善体育赛事只有转型才能提高人们健康质量,真正做到为有需要的人服务。 相似文献
9.
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就是在个体的认识上,教学文化模式通过冲突、变迁或建构向另一种教学文化模式转换以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而且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是动态生成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正确认识教学文化的内容,把握教学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发展的观点,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要在尊重传统教学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文化创造性和渐进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个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实践和研究证明,塑造符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慈善的渊源深入探究,不难发现,现代慈善的起源是宗教慈善,因此在现代公民慈善意识的研究中引入宗教情怀这一概念,对解读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有着深刻的意义。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宗教情怀在促进公民慈善行为,建立健全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和形成慈善事业价值评判标准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慈善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国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已逐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社会对慈善的理解还不够成熟,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要发展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做根基.建设慈善文化可着力从培育慈善观念、完善慈善制度、搭建执行载体三个层面由内及外,全面切入,从而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曈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2-15
近年来,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而城市慈善事业的繁荣,其核心就是慈善文化的普及。青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境遇造就了其独特的慈善文化,这也成为了青岛市城市文化的独特标签,需要得到广泛普及。这就要求青岛市政府应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优化城市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改善媒体报道,净化舆论环境,优化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3.
曹亚芳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8-14
中国礼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体间具有等级性的和谐相处原则,囊括社会生活宽广领域的高度权威性,家国同体下的国、家本位原则。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应理性批判传统礼文化等级性、高权威性和宽领域等的局限性,吸收其和谐观、伦理教育观、集体主义观等积极因素,发展和丰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礼的新内涵,使传统礼文化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规范。以此准确把握传统礼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学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文化间的冲突不断显现。传统教学文化因自身存在的弊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内外的整体社会环境也给当前的教学文化带来种种危机或冲突,使得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显得很急迫。教学文化平衡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就是教学文化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其实质是对传统教学文化的继承和对现代教学文化的吸收完善。所以,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是在尊重传统教学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渐进性和创造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从日常生活图式看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登权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3):14-19
日常生活图式是一个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占主导地位的活动领域,呈现出经验主义倾向和自然主义色彩,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自在的道德观念与宗教。目前中国民众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是一种贴近生活原生态的平面文化,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并没有真正消解传统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文化模式的深层影响。因此,这便决定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迟滞。 相似文献
16.
邓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8-12
该文回应了时下对五四文学革命典范性的挑战。从主体、传统、西方、文类方面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根本性意义。最后,还探讨了对五四文学革命评价的流变。 相似文献
17.
李朝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5-10
发展慈善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恢复时间不长,尚未建构起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体系,加上受尊重劳动观念的影响等因素阻碍着慈善文化的发展。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发展慈善文化,必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加强法治,多种力量各负其责、合力推进慈善文化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郭颖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79-81
现代化的深层内涵是人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人的文化的现代化。文化转型意味着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深刻变化,它直接制约着我们能否在实质上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文化转型应坚持尊重历史、传统重建、文化整合的基本原则;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我们的文化使命是努力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 相似文献
19.
20.
培育慈善文化-是高职育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慈善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和行为引导作用;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作用,以促进校园慈善文化的形成,促进高职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