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最近参加了多个习作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数节习作教学课。这些课有的来自教材,有的是自主开发;有教学指导课,也有习作讲评课。从这些课中笔者感受到种种缺憾:有教学情趣,却没有童年情趣;有课堂生活,却没有儿童生活;有写作内容,却没有教学内容;有教学评价,却没有目标评  相似文献   

2.
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前身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童化作文’案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吴勇老师的引领下,以构建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为己任,努力营建适合儿童身心的写作生活,创建适合儿童情趣的表达方式,构筑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童化作文"将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文化,将儿童自身作为一份丰厚的写作资源,将儿童交往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写作动力,将孕育文心作为习作教学的理想旨归。十年来,"童化作文"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成长,努力探寻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通道,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主张和运行方式,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话语。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学者季亚琴科在本体论层面道出了教学和交往之间的关系:教学——这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组织的交往,或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①而这种"特殊的方式"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就是言语。通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定位为“习作教学”.初中阶段则称为“作文教学”。这样的课程定位,决定了习作教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理论界和不少一线教师心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儿童不会写作.教写作或者训练写作,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6.
将儿童博客作为写作教学的平台,是网络背景下习作教学的必然趋向。构建以儿童博客为主体的习作教学,可以培养鲜明的读者意识,构筑共生的话语世界,构筑互信的言语平台,搭建个性的成长舞台。但是儿童博客写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实践中需要理智地把握和应对。  相似文献   

7.
宗璞在当代文坛上的评价比较高,但其文学创作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这可能与宗璞温婉、内敛的创作风格、框架的"居小"有关。然而,宗璞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是极具特色的。文学的"乌托邦"在宗璞那里并不虚幻,她始终根植于现实主义的肥沃土壤,并让自己的文学园地花繁叶茂。本文试从宗璞其人和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研究出发,探讨宗璞文学创作的"内质",挖掘其文本背后隐藏的其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思想资源和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8.
儿童(这里指小学生,下同)的写作活动原本就应该是"儿童写作",充满童心、童情、童趣、童味,但由于受教育功利性、技术性等的驱使、宰制,而日益表现出"异化"的倾向或趋势,成为一  相似文献   

9.
吴勇 《中国教师》2008,(5):33-36
<正>习作教学走向儿童,不仅体现着语文课程观念的转变,而且突出了儿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成为大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滚滚的"儿童化"的洪流中,习作教学出现了"唯儿童"是瞻而放弃自身坚守倾向: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丢弃习作教学的传统经验;强化儿童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可谓尽心尽力:课前,能悉心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课上,能耐心指导学生写作技法;课后,能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尽管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徘徊在初始阶段,写作热情悄然呈萎缩之势,写作的内容却与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为何我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归根结底,习作教学只见“作文”,不见“儿童”,“人”与“文”成为教学场景中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生而言,童年是充满趣味且富有意义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因此,小学作文应当是"童化作文",即应该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失真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写作兴趣常常是在童年学习写作的阶段丧失的。因为教师揠苗助长的“教”,让写作偏离了童年生活的轨道;因为教师好为人师的“教”,让写作失去了探索与发现的历程;因为教师目中无人的“教”,让写作缺席了童年应有的品质。就这样,习作教学成了飘浮在儿童生命之上的“热气球”,高高在上,难以企及。如何让习作教学与儿童的精神相遇,  相似文献   

13.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把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显示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应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的“文眼”。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潜心钻研,抓准文眼;紧扣文眼,梳理脉络;挖掘文眼,升华情感,必能透过这双美丽的眼睛.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通幽曲径。一、潜心钻研。抓准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江湖"是儿童精神和文化世界的隐喻。"童化作文"本着对儿童立场的充分认知和尊重,为解放儿童言语生命的使命而来,为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教,让习作教学中的儿童变得主动,让习作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让儿童的言语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15.
指向文心的儿童写作核心素养,有其特有的结构:三维框架,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四层表达,是构成写作核心素养最基本的要素。发展儿童写作核心素养,其关键是让它在课程与教学中落地转化,写作知识、语用实践、学科融合、涵养意识就是可教可学的四条通道,也是为儿童构筑一颗饱满文心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鲜有打动人心的佳作,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用成人的"视角"与"口气"叙述的,作文中缺少鲜活、灵动的"儿童味道"。让小学生的写作回归儿童本真,引导学生多写一些抒真情、表真意的"童言童语",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小学生在一篇有关“牛”的文章中写道,牛不爱干净,身上脏兮兮的。还写了牛的多种毛病。结果遭到了家长的批评。于是,在家长的指导下,这名学生重新立意构思,将主题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最终,这篇习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快乐地作”是学生作的理想追求和上乘境界。这一“快乐”不仅要体现在结果即已成篇的作上——章字里行间跳动着欢快的音符,洋溢着欢快的笑声,使人的生命像田野的草木一般享受阳光雨露,生机勃发;更要体现在过程即搜集素材、运用素材、实施素材和思想的重组与整合、盘活库存语言、  相似文献   

19.
“童化作文”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影响力,一方面,在于它创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因为有一支生机勃勃的草根性研究团队。以“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为平台,汇聚一批胆识、见识、学识兼备的青年教师,他们以执著的田园精神,将“童化作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作文网》的一次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据我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实际的比例可能更大,对作文的态度甚至更为糟糕。作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生提高语言认识.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的成败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关系着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