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党的十三大前夕,国内外读者十分注意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情况。它究竟怎么搞?现在已进行到何种程度?如果我们的报道能在这方面作些权威性的说明,那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这类报道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它十分需要注意政策性,而且引用的事实也必须正确而可靠。新华社9月14日播发的《目前进行的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为全国提供经验》一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这篇消息以翔实而全面的素材,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工业委员会已在机构改革方面作出的成绩。机械工业委员会作为在中央一级进行从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今日谈”和湖北电台“广播漫谈”新闻短论征文评奖揭晓,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来了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征文揭晓不算大事,似乎很难有耍笔杆的余地。因此,照例我们写了一条消息稿,作为“标准件”分发给大家。现在很实行这种分发“标准件”的做法。采访者不需要采访,被采访者也不必费口舌,两下里都省事。记者只须拿了“标准件”揣在兜里,然后去撮“饭局”。回去截长补短,送总编室,就齐活了。界内人都知道,采访而不用谈话,发稿而不用写稿的记者,恐怕是不少的。另一方面,重通讯而轻消息,乃  相似文献   

3.
1986年11月15日凌晨5点20分,还在朦胧中的福建沿海、尤其是福州、厦门一线的人们,被强烈的地震震感惊醒,人们纷纷翻身起床、跑出楼房,惊恐地询问:哪里发生了地震? 早晨7点,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播出了一条独家消息: “今天早晨5点20分3秒,台湾省东部地区发生震级为七级左右的地震,福州及我省沿海地区普遍有感。这次地震发生在台湾,震中离我省沿海地区较远,请我省、特别是沿海各城市群众不必惊慌,进一步的情况我们将向您连续报道”。消息播出后,听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传  相似文献   

4.
综合消息是报纸上常见的消息体裁之一,其内容一般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一个地区或一条战线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这类消息既有面上的情况概括,又有典型材料作说明,能起到点面结合、反映全局的作用,适合于宣传各条战线的形势、某项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群众活动的声势、规模、特点和趋向等,多以成果报道而见诸报端。恰当地运用这一新闻体裁,及时地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消息虽然具有反映工作全面、完整的优势,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很容易出现形式千  相似文献   

5.
有时候评报,老高张口"实用性"、上嘴唇碰碰下嘴唇,说完了自己也没底:到底对多少人有用,才算"实用"?体贴到何种程度,才算"服务"? 就算"工资、养老、医保"这种大家公认的"超实用稿件",有时也让人犯琢磨:没错,它是很"实用",但主要是对公务员实用;亏损企业职工看了烦气,这也算实用?  相似文献   

6.
听电台播了一条乌江河道武隆县段发生巨大岩崩的消息,我不由想起37年前去乌江采访的一段生活。现在的消息说:4月30日上午11时45分,乌江边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玉龙冠咀一段,巨大岩崩使30万立方米的大小岩石泻入乌江。当年──1957年6月1日,我从涪陵乘“小火轮”沿乌江逆水而上,去彭水。武隆县沿江几个乡是必经之处,虽然鸡冠岭、龙冠咀这样的地名我是记不得了,但对于那段艰险的乌江历程,尤其是那庙门滩、秧歌滩,却至今记忆忧新。我是根据四川日报编委会布置的任务,为采编川边巡礼的一个专栏《涪陵地区通信》去乌江…  相似文献   

7.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荣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特子奖。对于这个我国目前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这条消息是当之无愧的。'它的长处主要是两点:一是时效快。它比东道国的美联社快20分钟,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一家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字标题是“原市革委会副主任”某某逝世.作为“文革”产物的“革命委员会”这个机构,随着拨乱反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央还曾明令禁止在一般情况下沿用“革命委员会”这个名称。因此,这条消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市的“革委会”至今仍然存在,只是这位去世者已经去职,故称“原市革委会副主任”。自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一家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字标题是“原市革委会副主任”某某逝世。作为“文革”产物的“革命委员会”这个机构,随着拨乱反正,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央还曾明令禁止在一般情况下沿用“革命委员会”这个名称。因此,这条消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市的“革委会”至今仍然存在,只是这位去世者已经去职,故称“原市革委会副主任”。自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还要作这种标题呢?我仔细地读了消息的全文,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原来,这位去世的干部生前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市革委会副主任兼经委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现任的副市长。如果说他曾任“副市长”,那是不符合历史状况的;如果只说他担任过“经委主任”,岂不有失其身份?这大概正是这条消息以这种标题和内容见  相似文献   

10.
不久以前,本刊活叶版上曾对新华社在8月20日发的“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见8月21日新华社新闻稿)引起一些争论,这一次争论对我们到底该怎样识别资产阶级新闻是有益处的。这里,把这一篇引起争论的稿件和争论的过程与内容,向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 新闻的内容“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是新华社的编辑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一些材料摘编成的一篇消息。这条消息的全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3月21日,上海解放日报在一版显要地位报道了我国男、女排球队双获冠军的同时,还及时刊登了复旦大学师生在20日夜晚集会欢庆的动人消息。这条新闻,报社于零点接到复旦大学新闻系马申同学的电话发稿后,编辑及时编发,到3时47分报纸开印,速度非常快。这条新闻的见报,不但速度快,而且内容真实、新颖,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复旦大学师生在欢庆活动中,高唱国歌,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男排、女排精神万岁!”……。看起来就这么一件事,但是他们喊出了10亿中国人民的心声,联系当前进行的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某日,市内开了一个通常的会议。记者去采访时,要求要短,要捞新的!可是,回来一看,仍然是好几页:导语,背景,会议规模,会场气氛,主要目的,到会领导,深远意义。还有讲话的内容:强调、号召,指出,××说,××还说,最后说……。这能短么?压,删,改。不说枝,不说叶,  相似文献   

13.
我看到一篇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报记者送来的在该报发的稿件:“满目春色入镜来──瑞典Sebra电影公司摄制组到我镇取景,拍摄……”,原文如下: 满目春色入镜来 ──瑞典Sebra电影公司摄制组到我镇取景 拍摄“中国的乡村义务植树”电视专题片 本报讯(记者陈康水)4月 14日至16日,瑞典Se-bra电影公司摄制组,在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副处长杨波,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尚豪以及东莞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赖观生、副主任郑志时的陪同下,在我镇取景拍摄“中国的乡村义务植树”专题电视片。我镇副镇长黄炳…  相似文献   

14.
要把消息写好,让消息在报纸上唱主角,除了在宏观上、在领导体制上、在外部环境上予以重视外,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还必须在自己的思想上转变认识,在自己的采写技巧上下一番功夫。没有政治敏感难以写出好消息为什么消息不被人们重视?以为消息的写作很简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要把消息写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政治敏感。获首届现场短新闻竞赛一等奖的作品《难忘的时刻──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就是这样一篇好作品。文章讲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11月13日的一次会见外宾的活动。如果按照一般…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采访到一条独家新闻:“南京市儿童医院百例儿童心脏修补手术全部成功”。这条新闻的导语是这样写的:“今天上午,南京儿童医院又成功地为一名患房间隔缺损的八岁男孩进行了心脏手术。至此,该  相似文献   

16.
湖北日报在七月份内召开了第十次记者站会议。会上,总结了近半年来记者站的工作成绩,交流了经验,明确提出以继续大鼓干劲作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现在我们把湖北日报各记者站在会上的主要发言,摘要发表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底,当一些城市的部分大学生上街闹事闹得很热闹,要“民主”、要“自由”的呼声甚嚣  相似文献   

18.
一条消息能不能吸引人,首先是标题,接着便是导语。标题要能抓住人的眼睛,导语要能抓住人的心灵,这样它的可读性,它的宣传效果,就会相当可观了。 1986年11月,我曾写过一条关于作文比赛的消息。这消息的导语,下了很大功夫,也算冒了一点风险。因为它跳出了惯常导语的路数,很可能不被认可而毙命。给这个导语起个什么“名字”?一时还想不出合适的,故且叫它“梗概导语”吧,因为它讲了一个故事的梗概。 1986年,全国作文研究中心、文心出版社《作文》杂志搞了一场中小学学生作文邀请赛。《作文》主编、我在郑大上学时的老师王素英找到我,想让新华社就这场比赛发一条消息,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以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采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采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动词上再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名记者麦尔文在他所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提出了消息写作的十条原则: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3.要表现,不要陈述;4.把精采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5.把精采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