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体完善与程序改革:对拒不执行裁判罪的双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难”是当前困扰中国司法的一大顽症,而“执行难”的解决需要采取刑事手段即依法追究拒不执行裁判罪的刑事责任。本文对拒不执行裁判罪的实体规定和程序适用进行双重分析:在实体方面,指出了刑法规定的不足,建议扩大该罪的犯罪主体至单位,犯罪对象至与裁判有同等效力的法院调解书等各种实体性处理决定,以强力解决单位“执行难”和充分维护司法处理的权威;在程序方面基于该罪发生范围的特殊性,针对刑诉法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应在刑诉立法中明确拒执罪可以适用公诉转自诉程序、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也可单独适用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探源     
从源头上探究执行难,其原因在于法律的缺陷与执行主体不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等二百二十二条关于执行有限性的规定,在立法中预设了对过错的保护。《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关于“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追诉程序不明确,执行主体存在认识不到位,权力使用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致使执行难像顽症一样长期困扰着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执行难”,是长期困扰着司法实践的突出问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虽然现行法律法规对此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在刑法理论上与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争议,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判罪在犯罪客体、对象、主体、情节严重等方面做一番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法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罪名称谓及罪状描述存在不足,表现为:罪名没能反映出犯罪的本质、罪名本身的表述存在逻辑性错误;罪状描述不精确,没能准确揭示犯罪的构成特征。建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更名为“妨碍法院执行罪”,罪状具体表述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式妨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具有强制执行力的生效法律文书,情节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上单位犯罪应该是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犯罪形式,但是我国的刑法就单位犯罪刑罚适用方面并没有做出与单位犯罪相适应的特别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罪时只能适用自然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这显然是不利于更好地预防和惩罚单位犯罪。本文从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实体问题、处罚原则和程序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进程,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6.
拒执罪的设立,对于维护法律尊严以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执行难"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在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主体、追诉程序等方面存在重大立法缺陷,致使执行实务中适用此罪的情形尚不多;拒执罪的任务决定着其改革方向;在"诚信守约"的社会风尚遭到严重破坏的新的时代背景下,除保护其法益之外,拒执罪的任务还应包括保护"社会信用";拒执罪应以更好地保护"人民法院的判决与裁定的正常执行活动"和"社会信用"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立法对环境犯罪中被害人自诉权没有专门规定,但其又具有问题的独立性.从法律规定与制度逻辑上梳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刑事自诉案件中,第三类“公诉转自诉”案件应当包括环境犯罪.但是,环境犯罪中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制度设计不但存在内生困境,而且,现实中环境犯罪被害人举证困难,自诉案件的解决思路难以应对环境犯罪对于环境公益的危害,也难以因应环境权的复合性与环境危害的社会性,这使得环境犯罪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制度设计形同虚设且会引致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侵占罪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该立法规定本身存在着若干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影响着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及其社会保护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对权利的保护和打击此类犯罪。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模式,对侵占罪的诉讼形式加以改进和完善,采用自诉和公诉两种诉讼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严重,并成为与贩卖毒品、环境污染相并提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适用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和处置法,制度建设的落后大大制约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工作的发展。鉴于未成年人犯罪有着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犯罪原因,为了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构建符合当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公诉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结合司法实践,从诉讼程序、原则和内容等方面,提出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公诉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公民告状难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被害人如果不服不起诉决定的,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公诉转自诉法律依据.但由于立法在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粗疏,公诉转自诉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公害犯罪刑事责任方式的现状是,立法规定单一薄弱、司法适用相对多元。基于环境公害犯罪特殊性、刑事责任目的、现有责任方式缺陷、中外立法对比以及司法实践探索考察,完善环境公害犯罪刑事责任方式必要且可行。立法方面,主要是改进财产刑和资格刑,配置非刑罚处理方法;司法方面,大胆适用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非刑罚处理方法。此外,应根据环境公害犯罪主体的不同,对自然人和单位规定和适用不同刑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德刑事自诉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追诉制度上,中国和德国都采取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机制。尽管自诉制度只适用有限的刑事案件,但在追诉犯罪上却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比较法为视角,从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的主体、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等方面,对我国与德国的刑事自诉制度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初步的分析,指出德国的自诉制度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进而对完善我国的自诉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寻衅滋事罪是目前司法实践中颇为常见犯罪,亦是理论界及务实界中争议激烈的犯罪。目前我国寻衅滋事罪立法仍存在不足,本文试图分析其不足之处,进而期望对本罪立法的完善提出一些想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和处置法,为了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构建符合当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公诉制度,显得尤为迫切。结合司法实践,从诉讼程序、原则和制度等方面,提出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公诉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龚群 《高教研究》2006,22(2):49-51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和处置法,为了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构建符合当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公诉制度,显得尤为迫切。结合司法实践,从诉讼程序、原则和制度等方面,提出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公诉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证了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必要性,认为用司法解释规定单位犯罪的程序是不合适的.在立法模式上,主张将单位犯罪的特别诉讼程序统一纳入刑事诉讼法典,采设专章的立法体例.对于应规定的内容诸如单位犯罪被告人的确定、诉讼代表人制度、有别于适用于自然人的强制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规定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司法在未成年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由于立法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明确其具体操作程序,有效促成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从1997年刑法设立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到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在不断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但是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却没有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仍然存在着理念和立法上的不足。因此,及时完善我国的环境刑法已经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宜春市2021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生效判决为分析样本,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行为、罪名性质、刑罚适用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适用进行分析。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性质采取帮助犯的量刑规则,而非帮助行为正犯化,本罪的成立仍以主犯实施犯罪为前提,同时帮助他人实施本罪的帮助行为也将构成本罪。但在本罪的司法适用中也有对“帮助行为”“明知”进行扩张解释的嫌疑以及“情节严重”认定不统一的情形。针对以上情况,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不得随意扩张解释本罪的帮助行为的类型并统一认定“情节严重”的条件,从而真正做到公正司法,确保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次以总分则相结合的形式规定了单位犯罪,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文立足于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范围进行论述,并对司法实践中惩处单位犯罪的做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了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