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刻年画     
陈帅 《少儿美术》2020,(4):44-45
教材分析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增添节日气氛,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和科技的发展,现在城市家庭中很少会有张贴年画的风俗,导致现代人对年画充满陌生感。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它将变换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形式,以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的方式,逐渐形成新的年画情趣和现代年画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年画探源     
新春佳节,贴上年画,以示辞旧迎新,祝愿新年繁荣昌盛,这种风俗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年画是一种独立的绘画体裁,只因新年才贴,所以称为年画。年画的来源始于贴门神,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年画的兴起,是与雕版印刷技术分不开的。雕版印画的方法发明于唐代,到明朝,随着木版画的发展,年画才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明以前,年画的题材  相似文献   

3.
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是一种中国民间年画中的独特画种,画面质感细腻俊秀、古朴典雅,完全采用手绘技艺,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被誉为"中国一绝"。现已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域对扑灰年画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并陆续出版了一些具有学术影响的论著,文章试图对扑灰年画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梳理,发现其优势及不足,为之后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又迎来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此我们一起回味一下那曾经承载热闹、喜庆的使者——年画。年画是我国民间过节、庆丰收,预祝吉祥如意的一种民俗艺术品,是我国绘画范畴里的一个画种,和古代传统绘画一样,同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宗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5.
外公与年画     
恍如行云流水,日子又走到了年底,新的一年便又近在眼前了。我望着光秃得有些异常的墙壁,记忆出现一段真空,即而突兀地闪出一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是把“花”改为“画”似乎于我更为妥贴一些。我的改动并非毫无缘由。“画”指的不是别的,正是年画,而“人”则是我的外公。外公不会画年画,可他却着实地喜欢年画。每到过年他总喜欢把那泛黄的年画如数家珍般地一一拿出来,那是他几十年来舍不得丢掉的。而今,年画不再被拿出来了,因为外公走了;外公走了,所以他那些年画被封藏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研究戏曲年画,探索戏曲与年画关系,将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流传与接受产生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里有一处叫画市的地方。每年的腊月间,才形成一处卖年画的集市。其他三百二十多天与画毫无关系.但平时人们还叫它画市。 父亲年年在腊月二十几的一个晌午,带我来买年画,还置办别的年货。父亲自小喜欢画画。他选购年画时看了又看。挑了又挑,很少有他真的欣赏的画。他一边观看一边给我小声地评论着画的技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老河口民间木版年画的源流、艺术特色、现状以及发展出路的粗略论述,揭示了老河口年画应源于与其毗邻的湖北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的武当山,对老河口年画传承人是否可以成为中国南派木版年画的惟一传承人作了辨析.面对老河口年画当前发展的窘境,作者借鉴本地其他民间美术品类和外地年画的发展传承经验,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桃花坞年画作为中国四大木刻年画之一,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是我国最重要的年画集中产地。而在清代中期桃花坞年画达到了鼎盛时期,秀美典雅的女性人物是桃花坞年画的重要主题,因此桃花坞年画中的女性形象对研究古代女性形象变化和民间绘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 ,这里的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 ,并由绣像图像演变而来 ,至明代成为一民间艺术流派。桃花坞年画的特点是构图对称丰满 ,刻线工秀 ,色彩绚丽 ,画中人物质朴大方 ,散发着浓郁的水乡气息。在民间画坛 ,桃花坞年画也称“姑苏版”。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在天津西二十公里处 ,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帧年间 ,从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 ,最为风行。在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 ,都绘制年画 ,素有“家家刻木板 ,人人绘丹青”之誉。这里年画多取材于旧戏剧 ,美女胖娃娃等 ,构图丰满 ,线条工整 ,色彩鲜艳 ,人物的头…  相似文献   

11.
年画就是中国新年张贴的画。年画与民俗的密切结合,使社会对年画的需求量极大,单靠手绘人画是无法满足的,木版年画便顺理成章地产生并面世了。浮世,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美术形式,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与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人们独特的审美趣味,而独特的审美趣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间的门神年画是人民大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实际是我国木刻最先的创作。在我开始学习木刻的时候,也非常喜欢这种民间艺术,而且收集了很多河南朱仙镇的年画,并将它送给鲁迅先生。这些年画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里还陈列了不少。鲁迅先生对这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绘画形式很是珍爱,他认为任何艺术都应该在吸收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真正的创新。在他给我的信中,曾写道:……河南门神一类的东西,先前我的家乡一绍兴一也有,也贴在厨门和墙壁  相似文献   

13.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也是一种手工业,它的发展与武强县的自然环境、区域文化、移民的迁入、人际关系的促进以及年画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抗日题材的武强年画作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武强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各自所在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代表。古有民谣:“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说明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是武强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武强年画自元代初年祖版绘制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作为一种服务农家的节俗时令装饰品而存在的。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  相似文献   

15.
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木版年画一样正经历发展的低潮.造成滩头木版年画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年画选题和风格守旧、成本和价格上涨、规格和形制落伍等.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中常见的方式有调查整理并出版资料、建立博物馆、成立年画社和研究所、将年画的制作引入大中小学课堂等.滩头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中首先要完成的是年画由农村画向城市画、传统画向现代画的转型,要注意题材的创新、技艺的精湛、规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一部已书写了六百多年的手工艺术宝典,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文、习俗风尚、审美取向、工艺技法等客观因素,以及艺人的思想个性、艺术素养、文化品位、个人风格等主观因素,都深深影响着苏州年画的制作,从而形成了桃花坞木版年画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7.
高甫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530-531
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内涵,可谓渊源久远,她无疑是构成灿烂辉煌的中国民间文化史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现实中木版年画的经营和旅游产品开发困局却一刻也没曾停止。以梓潼文昌祖庭木版年画为对象的考察和研究,对解决当下中国年画艺术的生存困局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庄稼年画"的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随着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武强年画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发生着巨大的变迁。现如今的武强年画在文化产业、博物馆和传承人身份的转变3个向度昭示了其逐渐由生活符号走向文化象征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2010,(2):I0001-I0001
年画起源于中国,作为一种正式的民间画种,约始于五代北宋,其渊源却可以上推至秦汉或更早的驱鬼、避邪之类的守护神门画,旧称“纸画”、“纸片”与“画张”等。  相似文献   

20.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武强戏曲年画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房间布局,创造了"随类赋形"式的戏曲年画体裁。具有寓动于静、象征寓意、不拘一格、设色简明扼要的艺术特征。其戏曲学价值,首先表现在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清中叶以后河北地区剧种间交流与融合的时代风貌,其次是地域文化传统与时代呼声的有机结合,第三注重画面在民族审美情趣影响下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