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相关运动,是指存在着某种联系的几个物体的运动.这里所讲的联系,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码头上的人通过跨在岸边滑轮上的绳子,拉着小船靠岸,该过程中小船靠岸的速度与人拉着绳子沿水平地面走动的速度,是通过绳子联系的,这是直接联系.人追赶一辆开动中的汽车,猎犬追捕一只兔子,人与汽车、猎犬与兔子之间也有联系,但它们之间没有特定的联系物(如绳子、杆……),这种联系叫做间接联系. 研究相关运动中不同物体的运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显然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种关系与联系方式和运动的限制条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我们经常会碰到涉及相互关联的物体的速度求解.这样的几个物体或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或借助其他媒介(如轻绳、细杆)等发生相互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具有不同的速度表现,但它们的速度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正>物体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小学行程解决问题,就是反映这种运动形式的问题。行程解决问题,常见的有追及和相遇这两种类型的解决问题,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面,我们通过对物体作这种运动形式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解答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初中热学所涉及的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都与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各自的含义是不同的,彼此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1.同向运动两物体一前一后同向运动,它们之间距离的大小变化取决于它们运动速度的大小.若前快后慢,则距离增大;若前慢后快,则距离减小; 若快慢相同,则距离保持不变. (1)最大距离若两物体的速度由前大后小逐渐发展到速度相等或前小后大,那么在速度由前大后小到速度相等这段过程中,两物体间距离在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达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能一章的习题中,有一类题涉及到相连物体的速度关系.这类题的特点是:相连的两物体不在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并不相同.但在求解时,需找出它们之间的速度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2课。教材分析《物体运动的方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对运动有了基本了解,认识了运动相对性的基础上,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研究,并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并以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形象、具体地表示物体的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究、操作、观察、讨论,体验成功的快乐。随后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将对物体运动的方式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由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全体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受约束的物体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之间一定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建立这种关系通常是分析问题的难点所在,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根据物体间的约束关系进行速度分解,建立物体速度间的关系,而不是首先寻找分速度(或分运动)方向。 1 物体受到绳或杆的约束我们所研究的绳或杆一般都不考虑它们的形变,用绳或杆约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虽然在同一时刻速度一般不同,然而在不考虑绳和杆形变的条件下,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在同一时刻总是相等的,方向总是相同的,这就是绳与杆约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物体运动的方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对运动有了基本了解,认识了运动相对性的基础上,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研究,并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并以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形象、具体地表示物体的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操作、观察、讨论,体验成功的快乐。随后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将对物体运动的方式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由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全体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明白物体有…  相似文献   

10.
<正>叠放体的多运动过程,涉及多物体或多个连续运动,是高考的核心知识,也是考查的重点。叠放物体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该类问题中结合了运动分析和图像分析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所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多。解决这类问题时,既要将每个子问题过程独立分析清楚,又要关注它们之间的联系,如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受力关系等。下面举例分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我们经常会碰到涉及相互关联的物体的速度求解.几个物体或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或借助其它媒介(如轻绳、细杆)等发生相互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具有不同的速度表现,但它们的速度却是有联系的,我们称之为“关联”速度.解决“关联”速度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分解,二是沿着相互作用的方向(如沿绳、沿杆)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12.
例1今天的天气真热,这个“热”字表示──;摩擦生热中的“热”字表示_;燃料燃烧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所表示的是答案依次为:温度、内能和热量.温度、内能和热量是初中热学中所涉及到的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都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且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含义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绝不能将其混淆起来.1.温度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其本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得越剧烈,分子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因而它们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就越大.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3.
路程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线的长度,路程用长度的单位来计量。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计量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初中物理是这样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样的定义能把速度和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而它们的联系只是在数值上的相等。如何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初中物理课本指出:“只要用时间去除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似文献   

14.
动量守恒问题,是研究物体系在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零时,其内部各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移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这类动力学问题的重要依据.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于微观现象和高速运动,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5.
振动和波一章综合了运动学、动力学和能的转化等方面的知识,讨论了两种常见的运动形式——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这两种运动,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运动的周期性,如振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能量等都呈周期性变化;更重要的是搞清它们的区别:振动研究的是一个孤立质点的运动规律,而波动研究的是波的传播方向上参与波动的一系列质点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引力定律地球和月球是由万有引力联系在一起,同样,引力也支配着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作用手整个宇宙,不管存在于何处的物体,它们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引力的大小(F)与两个物体质量(m和m')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在表述这一定律的公式中,G等于6.673×10-11米3/(千克·秒2),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相似文献   

17.
容易混淆概念的比较教学。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一些概念含义很相似,例如:功和能,内能与热量的含义,学生很容易混淆,对此概念认识模糊,教学中应用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们的联系是: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能就越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而能是做功的本领,它们的单位都是焦耳;两者区别是:功包括两个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说明功是和物体运动过程有关,而能则是和状态有关。但它不一定在做功,能够做功和做了功是两回事。又如:内能与热量,它们的联系是: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  相似文献   

18.
v-t图线联系着直线运动的物理量:速度v、时间t、加速度a和位移s,直观的展示了它们的关系:图线本身给出了v与t间的对应关系;图线的斜率等于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时间内的位移.因而,v-t图线是分析直线运动的有力工具.它的功能是:  相似文献   

19.
易教珍 《教师》2010,(15):81-82
直线运动中的“追及”与“相遇”是研究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时常常会涉及的两类问题,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或两物体速度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动能: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