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 《新读写》2008,(1):34-36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氏在小说评点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 ,其评点总结了历史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论。在强调人物性格主导方面的同时 ,也认识到一些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两面性 ,从而作出了一些辩证的分析 ,并且充分肯定和积极提倡写出人物的个性。毛氏的人物形象理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其理论具有创作论方面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路遥的中长篇小说创作主要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人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生活风貌,同时也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粗略可以抽取出比较典型的五类人物。通过探讨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追溯人物产生的不同缘由,可以进一步透视他们的人生哲学,发掘这些人物形象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爱斯梅哈尔达审美追求的内在性境界层次,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论述丰富了对爱斯梅哈尔达和克洛德等人物形象的认识,更深地揭示了他们和加西莫多等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着的巨大悲剧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爱斯梅哈尔达审美追求的内在性境界层次,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论述丰富了对爱斯梅哈尔达和克洛德等人物形象的认识,更深地揭示了他们和加西莫多等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着的巨大悲剧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创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这一载体创作出许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令人难以忘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止具有推动文学作品情节发展、丰满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广度的作用,同时这些人物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性、时代性、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内涵等内容,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和思考意义。因此,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不止具有审美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本文通过从描写手法,事件发展和全文立意这三个方面,提出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丹 《英语广场》2022,(4):58-62
《小王子》是法国经典的儿童童话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其作者创立的多个人物形象饱含深意,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本描述所产生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易引起读者的深入探索和思考。基于其文本特点和读者的审美潜能,本文将此书中的不确定性意义和意义空白所构建的召唤结构运用到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解读中,以期实现文本理解的完整性,进而探索其背后的艺术含义。  相似文献   

8.
《庄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成为道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形象。《庄子》杂篇中的孔子往往是反面人物,形象异化,与传统中神圣、儒雅、完美的孔圣人大相径庭。以杂篇代表《盗跖》一文来分析《庄子》散文所体现的孔子人物形象,这对于梳理儒道两家思想的渊源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水浒传》这一文本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所表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其所体现的儒墨互补的双重文化品格,从而说明文化研究对文本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在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而这种舞台人物形象,是由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创造出舞台行动的过程来完成的.这种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否能够称之为艺术,不仅在于他(她)应该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更主要的还取决于演员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因为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不是为创造而创造,而是要通过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评价生活;尽可能地去揭示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哲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观众从中领会生活的真谛;并且它还应该以优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话剧表演艺术让观众从演员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中获得对于人生有益的启示,在艺术修养上有所提高,最终能获得审美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欣赏小说不能离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来探究一下祥林嫂的人物性格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攀 《文教资料》2012,(25):23-24
新感觉派作家所创作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和同时期文坛主流所创作的人物形象相较,显现出极强的另类感。他们或是具有世纪末情绪,或是有着二重人格,可以说,这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出现触及了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些盲点。依据不同的特征可将这一系列人物形象分成两类:世纪末情绪体验者和具有二重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3.
鲁迅笔下的愚民形象主要有闰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人物。结合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本文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出该人物所具体代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是文学的材料”。戏剧文学作品(其它文学作品也大都如此)中的艺术形象主要的是人物形象。剧作的思想意义是通过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没有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很难体现作品的思想意义。而没有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就无法挖掘作品——高尔基喻之为“青草复盖着的堡垒”——的思想意义。戏曲教学中那种“说主题”“说性格”之所以缺乏力量,正是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分析。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是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说明】小说运用讽刺手法刻画了套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板书宜突出套中人的形象特征,以及通过婚事所反映的腐朽思想,揭示套中人的必然结局和小说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物形象历来是文学创作者精心构思、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成败。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虽只有1200余字,但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尤其是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人性美丑更令人回味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宋涛 《考试周刊》2011,(28):60-61
诗歌鉴赏是由感知、鉴赏形象开始的。古诗中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总是受到关注,而人物形象往往被忽略,几乎成了鉴赏的盲点。本文以此为着眼点,从把握人物形象的类型、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古诗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等问题,以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不是以抽象的概念而是以鲜明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这种形象主要是由人物所构成,主题也靠人物形象来展示,故事情节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开展,并按人物的性格的需要来安排;环境也必须由人物性格来体现。可见,人物形象在作品中占有中心地位。所以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加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是通过鲜明生动的个性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的。因此,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文化内蕴,揭示了中国古代儒生的四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邱媛 《文教资料》2014,(30):78-80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带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在小说《半生缘》中最具有悲剧性代表的莫过于顾曼璐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悲剧性:亲情悲剧;爱情婚姻悲剧;人性道德悲剧。研究其人生悲剧对于探讨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