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是主动建构的;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是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如何交往互动的。这取决于教师能  相似文献   

2.
训练阶段主要是教师运用异步教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通过训练初步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每个学生是否过了训练关,是关系到异步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讨论颇为热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判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主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是否有收获这个标准去判断。因此可以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进一步说,  相似文献   

4.
陈丽华 《小学生》2012,(8):95-95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应把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和兴趣,是否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养成了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等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依据。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注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不仅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能否养成主动学习习惯的关键。因此,培养和提高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要从优化教学过程方面来考虑。这里从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提问的艺术及电化教学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困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杨丽娜 《小学生》2011,(4):36-36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其主体性,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这里,我粗略地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辩论学习模式是是各科教学的一个新课题,历史辩论学习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辩论来统一认识,促使学生加快思维速度,引发灵感,以激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本人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了?”为题,先后在高一五个班中进行答辩,学生反映强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教学中,气候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气候知识的基本方法,成了我教学的重心。经过实践,我认为一定要做好两点:一是听,二是导。听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参与其中,多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必在意答案是否统一,是否正确,要看学生提出的理由、依据、分析判断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有效教学方法》中指出: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特征,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主动学习、是否知道怎么学习、会不会学习。有效教学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是否学到了知识,有没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会不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就不是有效教学。因此,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行为。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创设和维护良好、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