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仁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也是教师个体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好德性。教育仁爱德性包括义务的德性和美德的德性,作为教师义务的教育仁爱赋予全体学生被爱的权利,作为教师美德的教育仁爱要求教师真诚善待所有学生,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统一。其伦理价值体现为有益于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实施情感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涵养教师仁爱德性应秉持教育生活理念,将社会培育与个体修炼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在教师德性塑造中的价值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向善而行的道德愿望,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弄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关怀究竟何意、何以必然、何以可能的问题,实现给予道德关怀与涵养道德关怀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成为有仁爱之心、有奉献之志、有公益之行的人。  相似文献   

3.
注重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共性发展,轻个性培养;重灌输教育,轻心理需求;重制度管理,轻情感关怀等缺少人文关怀理念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校园坏境,注重...  相似文献   

4.
仁爱之心是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有仁爱之心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可靠的"筑梦人"。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是个具有生命意蕴的概念,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生命与生命、情感与情感的融合。从情感角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切入点;情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核心;情感体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仁爱教育孕育于中国儒家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文化,蕴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系统之中.扎根于师生个体的心灵深处而又直接外显于师生的日常生活.它以尊重为前提,以理解为基础,以沟通为途径,以具体的教育实践,体现和证实了我国儒家的通和之学.  相似文献   

7.
“仁”是儒家文化提倡的核心价值,就心理要素来说,“仁”是一种真诚的、出自内心的、“爱人”的情感,它表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方面。这种“爱人”的情感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二、有利于满足人“归属和爱”的社会性需要;三、有利于营造愉快的心境,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必要条件。开展“仁爱”教育是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道路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人文关怀缺失导致的问题,如教育对象的错位,忽视大学生自我需求和大学生受教育的层次性等,要求提高对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要性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必须注重: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情感需求与情感投入、主体地位与人格塑造和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四个统一,从而在差异性人文关怀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情感融合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调动内在动力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人文关怀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功效。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凸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个人生活的意义是教育的人文理想。现实中的教育对人的功利性关怀远远大于人文关怀。情感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及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情感教育应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素质教育中,并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建构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尊重学生的生命与价值,关心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内涵。人文关怀强调从精神的层面去关心关注学生,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本质来讲是一致的,存在着深层次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性需要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合有效的显隐教育,结合理性与情感教育,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等。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仁爱教育,构建仁爱课堂,开展仁爱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让爱伴随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情智共生。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作为美德的关怀,而父母不恰当的关怀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与发展。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主张一种新的关怀方式——作为关系的关怀。父母构建作为关系的关怀,需要尊重和认可孩子"明示的需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并慎重对待"推断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集中重视的理念,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人文关怀,实际就是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是培养21世纪人才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人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将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兴起两种道德教育的新革命:关怀教育与新品格教育运动。这两种道德教育分别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视角和社群主义美德伦理的基础出发,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重新诠释了道德教育的内涵,对我国新时期的道德教育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传统仁爱精神"缺失"现状的基础上,探求了传统仁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和路径选择,对于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人文关怀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应建构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形式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有效关怀的缺失,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与根本目标即是关怀。关怀伦理是由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家提出的,是以“关怀”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和原则。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关怀理念、关怀情感、关怀关系、关怀方式等方面对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