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文波 《甘肃教育》2008,(21):41-41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对应的名家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感情相对照、相联系,让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潜在写作意识。让学生进入“角色”去写作,一般有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作文的本质看,学生作文其实就是一种用笔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客观事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情绪体验活动。“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语文课程标准》),由此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全面参与。作文教学只有遵循学生作文的心理发展规律,依据学生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3.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悄真挚,用自己的语言、材料、情感,通过思维写出代表自身特色的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即个性化,这样才能使作文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刘鹏  张亚新 《文教资料》2005,(31):90-91
一、现代理念下的个性化写作1郾个性化写作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个性化是新时代的追求。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我国作文教学在继承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的命题中也陆续出现了“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提示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写出自我、写出个性已成为一大趋势,并在不断地发展完善。2郾个性化写作是作文本质的体现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呢?作文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由此可见,体验是写作的基础,体验是写作的前提,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学生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感受的保证。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活动的过程,一种存在体验的表达,一种生命力的释放。高中生的作文应该展现一个生机勃发、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然而我们读到的常常是"正"(刻板)"大"(宏大)"光"(空洞)"明"(直白)的事件叙述,作文中生命体验的淡退,如同歌曲《存在》所述:"谁知道我们该往何处,谁知道生命沦为何物?"新课标提出高中生作文应"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在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体验?感受——领悟说观点认为,体验可以描述为一种人由客体的刺激而生成的切身感受,以及从自己的生存状态、内心需要出发,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客体之中进行领悟的复杂的生命活动,它是认识活动、情绪和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的整合,是构成个人生命经验的基石,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把体验写进作文,就是以综合的教育手段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内驱力,促使学生把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作文体验教学必  相似文献   

8.
写作,在其本真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私人活动。一个生命个体面对茫茫宇宙,面对烦恼人生,他不能不去体验、感悟和思考,这是一种充满痛苦和欢娱的心灵历程,文章正是对这种生命历程的记录。正如专家所说:“人为什么要写?因为他想弄清楚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谁在写?一个有生命感觉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写。写什么?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怎么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可中学生的作文情形又如何呢?如果说写作是一种私人活动,那么,中学生作文更多的则是一种集体操练,这种情形基本上排斥个人的体验。学生作文时往往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要迎合阅卷人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生命,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涉及学生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蒋可菡 《生活教育》2014,(23):119-121
正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激发情感和抒发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融入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让作文回归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一、鼓励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1.每日一记,积累素材。作文,是学生描写生活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能力实际就是守护自我生命、关怀自我生命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文素养。在课程标准解读的精神指引下,教师应该回归作文教学的本原,通过有效的教学与评价,让学生在生命感悟与体验中,涵养写作兴趣,培植写作动机,积蓄  相似文献   

12.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自主性,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使作文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愉快作文法是一种以寓写于乐,学生乐写为旨来进行写作指导,开展写作活动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所以害怕作文,就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由子缺乏写作素材而缺乏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体验不到写作成功的乐趣。愉快作文正是根据心理学情意理论与小学生写作过程的心理状态,而设计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其根本点就是在学生作文全过程运用各种手段来启动、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情感,使之积极主动思维.并在写作之后产生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写作效率。其实施要领是寓乐于趣、寓乐于动、寓乐于机、寓乐于导。  相似文献   

15.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开放的课堂是生动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练习写作,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农丰华 《新疆教育》2012,(10):86-86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入手,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相似文献   

17.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用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活动。"体验式作文"是指学生的作文应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的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怎么体验就怎么写,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生命之旅,是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书写自己的人生史记。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教学就不仅仅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人性教育、生命教育。张丽钧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在写作教学中塑造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和情感表达,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作文教学必须确立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体系之上,坚持“主体意识”的教育思想,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执行者操作者,学习者思想者,而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服务者催化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励他们自觉主动地观察和思考生活,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一种生命本质的自由表达,一种提升激扬生命的行动。本人经过长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