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太婆拿一本小学生的作文簿让大作家巴尔扎克预测这位小学生的将来,巴尔扎克认真地看了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单凭字迹上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然而,当老太婆告诉巴尔扎克这就是他本人小学五年级时的作业本时,这位伟大的作家羞愧地低下了头。巴尔扎克犯了一个大错误!他错就错在单凭一个小孩写作文的字迹和当时的作文水平来对孩子的前途妄加推断。我们知道,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更何况是一位正在上小学的学生呢?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也许他目前思…  相似文献   

2.
先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太婆拿一本小学生的作文簿让大作家巴尔扎克预测这位小学生的将来,巴尔扎克认真地看了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单凭字迹上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然而,当老太婆告诉巴尔扎克这就是他本人小学五年级时的作业本时,这位伟大的作家羞愧地低下了头。巴尔扎克犯了一个大错误!他错误就错在单凭一个小孩写作文的字迹和当时的作文水平来对孩子的前途妄加推断。我们知道,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更何况是一位正上小学的学生呢?小学生(包括中学生)年龄尚小,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3.
相传,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以后过于自信、武断,常常自诩能预知人的未来。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拜访巴尔扎克。她拿出一本封面有些发黄的小学生作文,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巴尔扎克,说:“巴尔扎克先生,您是一位大作家,所以我想请求一件事,请您仔细看看这本作文,并回答我,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他将来的前途又怎样?”巴尔扎克面对这位心情急切的老太太,十分仔细地看完了作文本,然后问道:“你是这位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都不是,先生。”“那一定是亲戚?”“也不是。”老太太一直摇头。“那么,恕我直言,这孩子今后出…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问题。据瞿秋白同志介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外国的一些理论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是矛盾的。对这个问题中外许多作家理论家都发表过意见。我国解放后,文艺界对此也进行过几次讨论,但众说纷纭,意见并不统一。而“矛盾说”仍然是一种很普遍的观点。但这里所说的“矛盾”,不是指哲学上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矛盾(如果这样认识,当然是正确的),而是指作者的世界观落后或反动,并不影响他的创作,甚至更有利于他的创作。当然,也有不少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巴尔扎克并不是一个虔诚的“正统派”,他是资产阶级作家,在当时的法国来说是进步的。然而,这些同志又无法说清恩格斯给哈克纳斯的信中说的“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那段话。而更多的同志是回避了那段话。这样一来,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究竟有没有矛盾?留在人们头脑中的仍然是一个问号。特别是最近几年,否定世界观对创作的指导作用的观点十分流行,乃至有人公开提  相似文献   

5.
崔伟伟 《现代语文》2006,(11):65-66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他以凄美哀婉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陌生女人”悲情而又短暂的一生。这个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的“陌生女人”也成为作家成功塑造的诸多理想女性形象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就连大作家高尔基在读过此篇之后也不禁坦言道:“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情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①陌生女人的“悲”在于她用尽一生去等待与守护一份无望的爱情,一句“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由于…  相似文献   

6.
先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太婆拿一本小学生的作文簿让大作家巴尔扎克预测这位小学生的将来,巴尔扎克认真地看了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单凭字迹上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着魔”有一天,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正在伏案疾书,撰写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此刻有位朋友来访,见巴尔扎克全心投入的样子,不便打搅,就静静地坐在一旁。突然,巴尔扎克走到他的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大声痛斥道:“你,你,使这不幸的少女自杀了!”这位朋友被弄得不知所措。原来,巴尔扎克正全神贯注地赶写书中的欧也妮自杀的一节,并误把那来访的朋友当作是查理了。罗丹忘客有一天,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邀请他的好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维格来  相似文献   

8.
先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故事: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的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刻塑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长得又矮又胖,怎样才能为他塑造出美好的形象呢?为此,罗丹伤透了脑筋。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表现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光明磊落、充满了智慧的人物形象。他前后花了七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9.
先看这样一个故事: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却长得又矮又胖,怎样塑造出其美好的形象呢?罗丹为此伤透了脑筋。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刻画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磊落、高尚和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10.
作家在他41岁生日当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它出自一个陌生女人之手,没有署名,没有地址,却揭露了那个女人一生最大的秘密:她从13岁起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才华横溢又风流倜傥的作家,已经有18年之久.女人曾为作家生下一个孩子,可是在写这封信的前一天,这个孩子不幸夭折.她悲痛欲绝,身染重病,弥留之际写下这封信,向作家表露她这一生最隐蔽、最深切的爱恋.但讽刺的是,作家却对这个深爱自己的陌生女人没有任何印象.  相似文献   

11.
根据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描绘了一个女人执着而凄美的一生。故事以陌生女人临终的遗信为引子,用追忆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少女时代的她开始,一生中两次和他相遇,肌肤相亲。她两次选择离开。临终之时,她用信的形式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告诉了他。电视剧以主人公完全占有“视点权”的女性“霸权”叙事,叠加一种“死到临头”“死也要死个明白”的大义凛然,对自己的生命与爱情进行了一厢情愿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无拘无束地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一个叫阿斯塔波沃夫的小车站一间简陋的房间里,被列宁誉为“伟大的艺术家”、屠格涅夫颂为“俄罗斯大地的作家”的托尔斯泰与世长辞了。长久以来,世人对这位八旬老翁缘何离开他诞生并度过大半生的故乡雅斯纳雅·波良纳而病逝于这无名之地的原因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推测、分析。有的认为他是要脱离妻子索菲娅·别尔斯,因为她不了解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活下去的理由 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虽然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但是他对于没有才能而又多嘴的作家深恶痛绝。在哈瓦那的一个宴会上,海明威又遇到一个“眼高于顶,才无一升”的作家。海明威几次借故走开,但是都被这位作家缠住,后来,这位作家更是爽快地对海明威表明了他的意思,他说:“海明威先生,我老早就有心为你写一篇传记,希望你死了以后,我能获得为你写传记的殊荣。”“我知道你想写我的传记。”海明威尖刻地回答,“所以,我才不得不尽量想法子活下去。” …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才华横溢。但他最自豪的是,他能根据一个人的笔迹来判断其性格。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能凭笔迹准确地说出任何一个人的品性来。 一天,与他的一位女性朋友拿来一本男孩的练习本,她说想知道巴尔扎克对这个男孩的看法。 巴尔扎克将练习本仔细研究了几分钟。那女士告诉他这男孩子  相似文献   

16.
面纱     
作者和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女人的三次交往,从蒙面戴着面纱,到摘去面纱,是尊重,是信任,是两个民族的心灵碰撞。在这篇文章中,张承志以虔诚的心写道,他和这位维吾尔人一家的交往,是“与一个民族的相遇,与一个传说的接触”。这是这篇文章的心理与思想的依托。有了这样的依托,“面纱”这样的小事,也可以写出厚重的意味来。  相似文献   

17.
研究巴尔扎克,是探索外国文学宝库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人们对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观点、艺术技巧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文章.对这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的资产阶级作家,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我认为仍有结合作品去分析研究的必要.在本文中,我想就他的长篇小说《贝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贝姨与阿特丽纳的性格对比,谈谈自己的一点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里,描写了一个年轻修女贞娜沦落风尘的故事:在一座修道院里有一位名叫贞娜的年轻修女。一次,修道院院长派她到城里去办事,繁华的巴黎使这位远离尘嚣的修女目瞪口呆,情人的甜言蜜语使她心旌摇荡。她终于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在巴黎住了下来,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光艳照人,俨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气力,谁也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她的女邻居问。“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女人说,“我的儿子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三个女人把桶装满了水,提走了。而老头儿跟在她们后面走。女人们走几步就得停一停。手臂酸疼,水泼溅出来,背都压弯了。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子。一…  相似文献   

20.
叩问生命     
听说中南工大的一名新生自杀了,原因据说是仅仅由于言语不通。但是,不知这位来自宁夏的女孩,当她“勇敢”地从图书馆六楼往下跳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几天以后,她的父亲竟也会步其后尘:可怜的老人,当他千里迢迢地从宁夏赶到学校时,由于不堪承受这个残酷事实的打击,而又自绝于宾馆。轻生,就这么匆匆地把父女两人的生命一笔勾销了。我们总难以面对一个个活的生命就这么匆匆地走向死亡,何况是“天之骄子”的自杀,更何况是两条生命的相继消亡,而原因居然如此的简单。然而,我又听说,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我国著名的作家徐迟,这位已届83岁高龄,曾以一篇纪实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著称于世的作家,竞也从武汉的一家医院跳楼自杀了。听着这一幕幕喋血的事实,我忍不住地问:生命,你是不是太沉重了?不然,怎么会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