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区流传着众多的民间打击乐,其中信阳市商城县伏山乡的"千金锣鼓",流传广泛,影响较大。通过对其初步的田野调查,发现"千金锣鼓"在演奏形式、用乐场合、构曲方法、师承之道及用乐观念上,均体现出大别山民间打击乐的特色,"千金锣鼓"是了解文化边缘区域民间音乐传承传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衡东(衡山)影戏是一种地域色彩很浓的民间戏曲艺术。它经历了搭桥戏到桥路戏发展历程;音乐分为锣鼓打击乐和唱腔两部分,其锣鼓打煞风格独特,唱腔韵味十足;影人造型模仿戏曲的脸谱和衣饰,制作分成七个步骤,操作技巧独特。  相似文献   

3.
谢郢锣鼓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刘集乡谢郢村锣鼓班子创作并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安徽花鼓灯锣鼓演奏形式之一,作为花鼓灯的姊妹艺术,其演奏手法多样、鼓谱丰富、表现细腻,是淮河流域民间打击乐的代表,有"民间交响乐"之称,是研究民间鼓乐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保护传承价值。通过对谢郢锣鼓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其历史发展脉络、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引起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锣鼓     
正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之一。是一种管弦乐和打击乐合奏的大型合奏形式。盛行于南方,如苏南的"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十番丝竹锣鼓";浙江奉化的"划船锣鼓";广东潮州的"潮州锣鼓"以及福建、江苏、浙江一带的"十番锣鼓"等。其特点是管弦乐器并用,打击乐器非常丰富,特别是在锣或鼓的种类上有许  相似文献   

5.
锣鼓十八番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的表演形式,南昌县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临近赣江以及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锣鼓十八番是当地重要的音乐形式。目前有关南昌县的锣鼓十八番音乐的研究资料并不是很多,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南昌县锣鼓十八番的历史演进、音乐特色、在当地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耍锣鼓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一。彭水耍锣鼓曲牌有单奏曲牌和套曲两类,乐器由盆鼓、马锣子、大锣与大钹四件乐器组成。耍锣鼓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点,是三峡地区及彭水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彭水民族民间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和与众不同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城市民间软槌锣鼓进行调查研究。结论:运城民间软槌锣鼓的发展受到地域性、时代性、历史文化的影响,经过多种文化的碰撞,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而形成了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民间鼓艺形式;运城民间软槌锣鼓的传承与保护要发掘最原始的形式内容,保护现有的形式特征,更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打造软槌锣鼓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8.
《薅草锣鼓》的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薅草锣鼓》是流传在汉水中游深山一带应争日争时的农事生产而产生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锣鼓说唱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意蕴丰富,色彩浓郁,气氛热烈,效果立竿见影,昭示了一条中国艺术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民称瞎子阿炳)系江苏无锡人。自幼在其父亲华清和(无锡当家道士)的影响及严格训练下学会了多种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及打击乐等。青少年时期就已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之后他又广泛接触和勤奋学习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包括江浙一带的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音乐,奠定了自己音乐艺术创作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脑音乐编配流行歌曲的伴奏首先要从分析歌曲结构入手,通过安排织体层次、编配伴奏层次中最主要的旋律声部(高音区)、整首乐曲基础的和声声部(中音区)、歌曲伴奏音响基础的低音声部(低音区)和突出旋律节奏感的打击乐(噪音区),然后在Cakewalk Sonar中结合歌曲风格选择合适音色、调节恰当音量、安排声部声相位置、润色混响和合唱、完善伴奏音响效果等步骤完成伴奏的编配制作。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打击乐教学中,幼儿的座位排列有两种方式:直排与半圆形排列。为了解这两种排列的教学效果,我们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二、对象及方法 1.对象:本园中一、中二班各20名幼儿(随机抽取,男女各半)。两个班幼儿均有一年的打击乐基础,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2.
宁化客家牌子锣鼓繁衍于明代,是流传于闽西北客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积淀,宁化牌子锣鼓逐渐形成了由南北曲以及民间小调为主的曲牌体系。牌子锣鼓的曲式结构为联曲、联奏形式,调式、调性色彩丰富多彩,还大量存在交替调式的现象。牌子锣鼓广泛应用于祭祀、庆典、灯彩、迎神庙会等场合,乐器有唢呐、小鼓、边鼓、拍板、锣、钹等组成,多为边走边奏的表演形式,深为老百姓喜爱。  相似文献   

13.
《当代学生》2012,(Z4):88-90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说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民间唱说形式。融豫、浙、苏的民间音乐为一体,旋律高起低落,基本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节奏重音与语言逻辑紧密结合,是保存在大都市中为数不多的民间乡土艺术形式。2006年,锣鼓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有一个风俗:每年过完元宵节,"采莲船"便会走村串户给大家送上祝福。"采莲船"是一支由本乡本土的农民组成的民间"旱船队"。"桨舵手"不过三人,另有四人负责敲击锣鼓之类的乐器。"采莲船"其实是一只制作精美的纸船,人们并不会真的将它撑到水里去。当夜幕降临时,这只"船队"就在热闹  相似文献   

15.
素有"民间交响乐"之称的八音锣鼓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传承着独具岭南特色的音乐文化.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高赞八音锣鼓为研究个案,对八音锣鼓传承人梁健德老师进行采访,同时结合八音锣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传承模式进行田野调查.本文旨在探析八音锣鼓的风格特质及传承状况,为八音锣鼓这项具有岭南...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山西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其内容主要包含左权开花调、河曲民歌、晋南威风锣鼓、绛州鼓乐、上党八音会、文水鈲子、五台山佛乐、太原锣鼓、恒山道乐等九项内容。整理归纳和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西民间音乐的艺术风格及特色,一方面可为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山西民间音乐直接且丰富的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山西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7.
福州十番"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十番是流传于福建省福州附近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福州十番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另一类是用民间管弦乐器加上打击乐器演奏的“丝竹锣鼓”。本文主要对“丝竹锣鼓”的结构形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几首代表性十番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丝竹锣鼓、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曲牌,小调,哗牌等。曲牌是流行于当地的民间乐曲;小调是当地的民间小调;哗牌是当地流行的一些唢呐曲。“丝竹锣鼓”的曲式结构多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及多段体形式;调式从为“正宫调”即(do=G)及其同宫系统的各调;节拍板式多为一板一眼的二拍子;速度一般是先慢后逐渐加快;配器手法主要是齐奏;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乐段内常以“起,承,转,合”的发展原则安排乐句,并常用四小为一乐句的相同乐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18.
打击乐,顾名思义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即为打击乐(器)。西洋打击乐从浪漫主义时期发展至今,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以打击乐为主的演奏团体,他们活跃在全球的各项比赛和演出中,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了打击乐。与此同时,西洋打击乐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了更大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舞蹈、电影等方面,西洋打击乐的加入使得这些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完美。我相信在未来的中国,打击乐一定会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19.
论潮州大锣鼓的沿革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大锣鼓是以大鼓为中心和指挥,以各种锣钹等多种打击乐相配合,弦乐以唢呐等为主奏并配以管弦乐的大型合奏式音乐品种.它粗犷雄壮、气势磅礴,音乐格调绮丽清朗,司鼓指挥法和鼓点演奏法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提示与教学建议〕这是为小朋友写的一首钢琴小品。整首乐曲简洁明快,旋律优美流畅,音乐形象鲜明活泼。纯五度音程的八度上行级进和极富地方特色的旋律,加上曲名“闹秧歌”的提示,使我们想见这首乐曲所展示的是一幅北方农村锣鼓铿锵有力,唢呐热烈红火的闹秧歌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