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4,(3):44-44
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州立公路上,离因支姆麦克蒙14.5公里有一个被司机们称之为“爱达荷魔鬼三角地”的恐怖翻车带。正常行驶的车辆一旦进入这一地带就会突然被一股人们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抛向空中,随后又被重重地摔到地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重事故。一位叫做威鲁特白克的汽车司机就是经历过这一恐怖抛车事件的幸存者,每当他回忆起那次历险都会感到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4,(5):44
正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州立公路上,离因支姆麦克蒙14.5公里有一个被司机们称之为"爱达荷魔鬼三角地"的恐怖翻车带。正常行驶的车辆一旦进入这一地带就会突然被一股人们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抛向空中,随后又被重重地摔到地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重事故。一位叫做威鲁特白克的汽车司机就是经历过这一恐怖抛车事件的幸存者,每当  相似文献   

3.
童民 《成长》2007,(10):75-77
近百年来,有关“死亡宅”是否真正存在的争论,一直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存在论者和不存在论者均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而,在现实中最令人感到费解和害怕的是尽管绝大多数“死亡宅”并没有幽灵的传说,但一旦有人住进了这样的屋子,就会大难临头,不是得了重病九死一生,就是与死神相吻一命呜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而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尽少和孩子谈及.而且更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而美国的家长和教师,却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  相似文献   

5.
从边城走向城市,始终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菜园》的风雨沧桑,借小人物的悲剧展示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照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冠 《课外生活》2011,(8):40-41
地球家族中不乏奇湖怪湖,它们一个个好像着了魔似的,演绎出种种奇异怪诞的现象来,给湖泊家族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王湘兰 《高中生》2011,(9):38-39
安乐死一度在美国掀起波澜。凯欧克因·杰克,美国病理学家,从退休起就一直致力于帮助美国安乐死事业合法化。他被美国媒体称为“死亡医生”,并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8.
李莉梅 《高中生》2011,(27):38-39
Leading:安乐死一度在美国掀起波澜。凯欧克因·杰克,美国病理学家,从退休起就一直致力于帮助美国安乐死事业合法化。他被美国媒体称为"死亡医生",并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神秘数字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五”这一神秘数字产生于四方意识之中,作为中央,是一种至上力量和权力的象征,具有其神圣性;而五月初五,却被认为是死亡之日。作为空间方位意识的神秘之五与重五的恶日之五既相互矛盾,又统一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
刘伟伟 《小学时代》2010,(12):28-31
如果,有一天你经过蒙古戈壁沙漠,一定要小心脚下!因为沙土下面很可能潜伏着一种非常恐怖的怪物。据说,它喷射毒液,还能放电,甚至在几米开外就可以电死人或者牲畜。很多当地人甚至不敢提它的名字,只叫它"死亡之虫"。  相似文献   

12.
一、和谐的中美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至关重要不可否认,美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它拥有世界经济总量的28%.占世界军事力量50%左右,科技70%以上,文化信息70%以上。和谐世界不可能绕过美国而实现,只有美国也融入“和谐世界”,世界才有望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3.
自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史有三次大的中国潮:17-18世纪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与《图兰朵》、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诗流"进入欧美,在文学接受与改编创作等多种维度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欧美文学的一次重要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思想与艺术贡献,正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中,才真正实践了歌德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观念。作者从辩证理性层次进行阐释,认为东西方文学的互相融合是世界文学新阶段的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14.
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最早是由埃弗雷特提出,之后经过德维特等人的进一步解释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体系,成为量子力学极为重要的一种解释。如今,澳大利亚科学家怀斯曼等人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多世界理论。所不同的是,该理论认为世界是交叉的有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多世界解释中的平行世界。本文将对交叉世界理论的理论内涵进行描述,并对其所揭示的哲学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学史上颇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作家,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其作品中大力宣扬和推崇的死亡美学也吸引了广大研究者的眼球。三岛由纪夫认为死亡是一种对异世界的憧憬和向往,笔者从“男色”角度重新审视了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三言"中冯梦龙将传统观念与时代精神糅合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祸水"和"工具"。生时,她们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人,有鲜活的人生舞台;死时,她们为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而献身,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正面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共性是为正义、为报恩不惜一死的崇高;对爱、对尊严勇敢追逐的深情赞美。反面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意味是作恶者、纵欲者的罪有应得;对丑、对堕落的无情鞭挞。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按照“一分为三”的哲学观点研究分析世界的存在、演变和发展,认为人类一共拥有三个世界:第一个是客观的或实在的世界,具有实在性、规定性和变化性;第二个是感觉的或观念的世界,具有可感觉性、个性差异性和经验性;第三个是梦幻的或虚拟的世界,具有超越性、理想性和虚拟性。正常人都具有这样三个世界。三个世界是立体的相互沟通的丰富多采的整体。一分为三是世界事物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孤独"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也是小说惟一的主人公"。孤独"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孤独,而且是整个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人类的孤独。这也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也是小说的重大主题之一。死亡的气息贯穿全书,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死亡的哲思。死亡是这个家族不可改变的命运,孤独是这个家族始终不变的情感。孤独与死亡是紧密相连的,孤独必然导致死亡,孤独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孤独即死亡"。  相似文献   

19.
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世界2”和“世界3”,并详尽论证了“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特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有价值的。但他以“世界3”的客观性否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宣扬所谓“多元论的实在论”,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本文说明,“三个世界”理论并不能否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那种认为“三个世界”理论动摇了唯物主义一无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天地》2009,(12):63-63
我们常常会在一些玄幻或恐怖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只小动物正悠闲地走着,旁边的墙或者是脚下的地会毫无征兆地突然裂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小动物吞没,然后恢复原状;又或者,在某种神秘力量的引诱下,它不知不觉地走进某个洞穴,然后再也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