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04,(10):36-37
《极限集邮研究》(3框48片)是我组编的集邮文章剪贴形式的展品,获得“无锡文献展”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多年来从事极限集邮宣传、写作、研究的肯定! 我的集邮写作,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邮文起,至今正好18年。我的集邮一无家传,二无馈赠,三无整批购进,因此在初期就确定了只收集极限片、风景邮戳、集邮书刊这几个目标。因风景邮戳太多太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就放弃了,而极限片和集邮书刊至今我仍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10-15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澳大利亚皇家展览馆(图1,展览馆外景)举办"2013澳大利亚世界邮展",是以澳大利亚"2013世界邮票博览会"(The World Stamp EXPO)的名称出现。这也是30多年来澳大利亚举办的最大的一次邮票博览会(图2)。  相似文献   

3.
4.
郑钢 《上海集邮》2003,(4):32-34,31
所学所用作选题 我从小就喜欢上了集邮,读高三时,被选为当地邮协理事,更激发了自己的集邮兴趣。可每次邮展,我为自己拿不出一部像样的展品而苦恼,尽管组编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祖国风光》、《哺乳动物》等专集,但它们并不具有竞赛的实力。 新的组集构想是在上海生活的几年中形成的。因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2004‘祝家庄’杯华夏专题邮会集邮展览”上,上海张梦伟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专题展品获镀金奖,在邮坛上沉寂了近10年的张梦伟再次吸引媒体的关注。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如释重负地说:我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我的爱国情怀得到了释放。  相似文献   

6.
李明 《集邮博览》2010,(9):50-51
一《集邮博览》在2009年第2期开辟了一个专栏——"精彩一框",在该栏目开篇词中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邮展更加普及、更大众化",从而使邮展组织者和参  相似文献   

7.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陪伴中国集邮的《上海集邮》杂志,居然已经在庆祝她的二十岁生日了!她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住向中国,以至世界的集邮,介绍上海和中国集邮界的盛况,以及上海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上海集邮》真的长大了!  相似文献   

8.
识马 现代马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万年以前,在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还没有完全分离之前,一种只有野兔般大小的始祖马就在现在的北美洲东部开始进化了,其中一部分还迁移到了欧亚大陆。大约8000年前,可能是一种疾病使原先生活在北美洲的始祖马灭绝了,而生活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马却繁衍兴盛起来。现在生活在美洲大陆的马是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应外交部、公安部邮展组委会之邀,笔者担任了此届邮展的评审员。笔者在评审中发现,专题邮集中的“专题知识”非常丰富,而“集邮知识”却写得很少,甚至在一部表现女性题材的专题邮集中,其“集邮知识”仅有寥寥的几句。专题邮集中的“集邮知识”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10.
李明 《集邮博览》2010,(12):46-49
2.专题集邮类的"一框展品":A.《猫头鹰》(参见《集邮博览》2009年第2期):处理与拓展:针对"题目页(前言页)"的打分标准"题目与纲要"而言,"猫头鹰"这个题目是完全可以拓展至"一框"以上规模的;前言中所讲的仅是背景和一句引言,而不是与其纲要完全吻合的一个故事梗概。纲要的故事性不是很强。如第一章的标题是认识猫头鹰,但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4,(4):3-3
2004年上海集邮节暨专题集邮展览于3月5日上午在充满节日气氛的上海集邮大楼门前广场隆重开幕。主题是:“做可爱的上海集邮人”。 上海自1998年举办首届集邮节以来,今年是第七届。它已成为上海集邮人自己的节日。这天午夜12时,就有集邮者早早来到上海集邮大楼边门排队,等待购买集邮节纪念邮品,请领导和嘉宾在纪念邮品上签名。到早晨8时,购买纪念邮品的长龙已延至近百米长,这在近年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与《上海集邮》结识于其创刊的两年之后,时间虽较晚,但一经相识就形影不离、十分投缘。从此,《上海集邮》伴随了我20余年,我将这本上海市集邮协会的会刊作为重上集邮之路的红娘、挚友和良师。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上,王宏伟先生的《水》的邮集获得金奖加特别奖。想起他的这部专题邮集在这近五六年间由低而高的渐进的历程,以及他自己所概括的从北京到南昌,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04,(4):3-5
2004年上海集邮节各分会场活动从3月6日开始至3月17日结束,历时12天。共有25个基层邮协和媒体组织了21个分会场活动。尽管上海集邮节今年已是第7届了,但各分会场活动仍是新意迭出,各具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一派明媚春光。尤其是出现了多家邮协联合举办分会场活动和一家邮协参与和组织了几个分会场活动的新形式,使今年集  相似文献   

15.
李忠 《集邮博览》2012,(7):55-55
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了30岁生日,屈指数来,我与《集邮博览》相识已经有24个年头了。我与《集邮博览》初次邂逅,是在1988年。那年我刚高中毕业,走进了社会。当时我集邮已有10年了,但在集邮的道路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有一天,上中学的妹妹从学校门口的邮亭买了一本1988年第2期《集邮博览》送给我,我一见这份杂志就特别喜欢。读了以后,我便被这本薄薄的、只有32页的小册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里面的信息真是太丰富了,特别是“封片简戳”版的文章,我反复阅读了多遍,从此开始痴迷于收集《集邮博览》上介绍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11,(4):6-6
本刊讯由上海市集邮协会、《上海集邮》编辑部举办的“我与上海集邮30年”征文活动于3月15日上午组织专家对应证作品进行评审,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17篇(特等奖空缺),评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山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天造的自然风景、沧桑的历史遗迹,还有它的神圣,它的伟岸、它的峻峭……这种蕴涵在山脉中的灵气,更平添了人们对山脉的敬仰,于是“触摸山脉”无疑有着神秘和危险,那应该是大老爷们的领域。但,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邮坛,就有一位女子不仅跻身于竞赛集邮的天地,并且所搞集子的内容就是山脉……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我也“赶时髦”地组编了一部开放类展品《雪》,参加绍兴市的邮展,没想到只是凭借在集邮报刊上所学有关的点滴知识,在自己理解和消化基础上构思、制作的这部展品,引起了许多观展者的浓厚兴趣。固然这是开放类本身的原因,使得《雪》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在组编时,处理好集邮与非集邮素材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原因。这里我把自己的组编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纪勤 《上海集邮》2003,(11):I004-I004
《水》专题卡集始编于1997年夏季,也就是全国集卡热退潮之后。当时的想法是:作为一名集卡爱好者,有责任把自己多年来的收藏成果制作成精美的卡集向世人展示,以此为推动中国集卡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凡是子女在美国的老人,都会尝到赴美探亲期的寂寞和空虚。在上海还能时常参加集邮小组定期的活动,可以去“卢工”等邮市浏览。但在美国,没有邮友,更不知邮市在何处?我只认识联合国的邮局,也只是闲逛而已;虽然他们定期寄给我刊物,但从中只能略知些“皮毛”。1999年,我第三次赴美探亲,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