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的重要性,因此倾听学生的话语变得越来越必要。但当前,学生话语在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实践中处于"失语"的状态,学生的话语权严重缺失。因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中来,促使传统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实践发生新的转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核心任务,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如何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实施主体性教育的新型教师必然成为高师院校的改革方向。为此,必须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改革管理制度,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师范生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成为主动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有主体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而言,正确确立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很重要,本文将具体谈谈普通高中语文主体性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思考。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只有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才能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中师教育学课堂教学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改革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单一课程模式及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等方面着力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以发挥教学的最大效应,适应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钻探课程教学过程,应将评价重点从单纯教学的模式转移到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上来。本文首先阐述了学生主体性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钻探课程教学上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确立与相应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周招萍 《文教资料》2010,(20):159-161
本文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新课程改革探析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角色、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确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弘扬。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却片面地理解为“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导致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确立四种意识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下面谈谈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静 《河北教育》2003,(9):38-3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应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适应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及个体差异得到应有的尊重。一般说来,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支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教育从教学观念上进行了转变和更新,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教学效率。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凸显学生在课堂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对于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应用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学习单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完成课程总体目标、内容、能力训练、教学实施的设计。同时指出了项目化教学的要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者重新审视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的二者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体育与健康教学是调动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一个能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与课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课程标准下有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论文通过分析,认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认为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自觉进行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班级活动开展方面,拓展班级管理的内容,建立新的班级管理机制;强调师生的平等参与和对话;注重文化在课程改革和班级管理方式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关心班级文化的建设,这对班级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为了满足培养具有智慧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求,我国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课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摸底分析。结果表明:新课改实施以来,并未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满意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学主体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新课改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耳其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适应社会、科技和文化迅速变化的需要,改善教学环境,改进与欧盟成员国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土耳其初等教育新课程有其广泛的社会、个人、经济、历史和文化基础,对学习和教学环境提出新要求、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土耳其新课程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虽然土耳其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针对性强、重视学生个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国际课程改革相呼应等优点,但也存在新课程开发过程过于仓促、教师培训不足和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第三次改革强调外语课程从传统的“2+1”模式变为“3+1”模式,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各高校响应改革的号召,在硬件设备做了大量工作,如购置电脑,配备多媒体教室及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教材也由传统的纸质教材改为配有光盘的可以进行网上学习的网络教材,但是改革的重点只是从英语显性课程方面着手,强调了从改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及语言学习的特点,英语的外部环境建设对学习者语言习得起关键作用,所以文章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从外部环境方面开发和利用大学英语隐性课程,进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大学生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前多数学校都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过分注重画法几何,忽略了零部件视图和计算机绘图知识的应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课程体系建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真实生产任务作为课程结业考核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及团队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维教学目标”作为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打破了过去知识本位、忽视对学习过程体验的引导、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弊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提问是中学物理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双向活动;有效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话能力,它是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分析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探讨出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颜正恕 《成人教育》2013,(11):46-4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本位课程论成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成为科学的改革方向。新的课程体系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学生在动态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体验。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活动,不但形成显性的知识能力体系,而且还激发学生隐性、个性化的、新的、序化的经验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学习、能工作、能思考、能创新的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准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