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最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县城是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故都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旧为江宁县治,直到近代南京设市后,县治才秽于原东山镇。南京古城雄伟高大,城墙周长三十五公里,堪称大城. 相似文献
4.
5.
林世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8,(1):40-45
本重新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国根本没有完成封建制改革,而是建立军事强权统治-半封建半奴隶怪胎,秦始皇统一中国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奴隶制复辟,秦王朝覆灭,主要原因在于奴隶制背逆时代潮流,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推翻奴隶制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6.
鲁迅进出教室都极为迅速,爱穿玄色衣服,一身的“黑”。一开始讲话,教室很快就安静下来。讲课侃(kǎn)侃而谈,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使学生感到意味深长。有一回讲到《红楼梦》,鲁迅先生笑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他知识渊博,讲课时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需要时信手拈(niān)来,不用时挥之即去。沈从文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文人画常藉山水花乌草木,或聊以寄慨,或抒发性灵,或如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画亦虽画,却是另一种意境,另一种表达。历代画院重精工、富丽、形似,而自晋顾恺之至于唐代王维,讲究气韵生动,且一脉相传,至元代形成以元四家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画的高峰,其时因蒙古人入主,经一度乱离,士大夫隐逸成了风气,使绘画向高蹈发展,立意于浑朴中见超脱,用笔则刚健中含婀娜。而至明清则蔚为壮观,大师迭出,追求平淡天趣, “不事粉饰而神彩生焉”,在世界绘画史上形成一道迥异独特的风景。譬如元倪瓒画竹,则以此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明徐渭画雪里梅花,以劲健的飞白笔触断续支离地画出梅枝和不全的花朵,然后以淡水墨留出干枝花朵和积雪,全染背景,表现了梅花傲雪耐寒的特性,亦体现了他孤傲不屈的个性情感。清八大山人,是朱明后裔,画鸟多怪异,多画四方眼,内含不平、仇恨、鄙夷之目光,即使八大签名, “八”字时而向内收缩,则仿佛“哭之”,似表达了他对明朝灭亡之恨之悲。由此,中国文人画之特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10.
11.
苗永新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1,(7):37-37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等多处用到“斋戒”一词。课本当页注原无注解,教学参考书上特别作了如下的补充注释:“[斋戒]古代的一种礼节。在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前,主持人要先斋戒,如:沐浴、更衣、独宿、吃素、戒酒等等。文中蔺相如说赵王斋戒,并要求秦王也斋戒,表示对送璧和受璧的特别重视。”认为斋戒时要吃素,不能吃荤,这与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致的:“[斋戒]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齐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菜等等),以表示虔诚。”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也是斋戒时当然不能吃荤,甚至有的学生资料用书把此词分开解释:斋,吃素食;戒,戒女 相似文献
12.
13.
辟(bì) “辟”有“君主”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维辟。”“复辟”一词最早就是“恢复帝位”之意。策“策”是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如《木兰词》:“策勋十二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受策以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 相似文献
14.
15.
16.
18.
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据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载,李白出生的晚上,李太夫人梦见长庚星(太白星、金星)入怀,所以生子取名曰白,字太白。因此,李白被说成是夜空最亮的一颗星临世,他本人也以此自炫,生了儿女,皆以此取名。 相似文献
19.
明朝监察监督机制的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菊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101-103
我国源远流长的监察制度,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向极端的君主专制方向发展,到了明朝也更为完备和严密,为明朝统治树起了一根支柱。本简单概括了明朝的监察监督机制,分析其不同于以前各朝代的特点,同时对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