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居家养老是人们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化机构养老的缺陷而做出的新的养老选择,它有节省开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成员压力、促进社区自身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优势。要从建立现代养老保障制度、构建老年社区支持网络、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改进社区服务、完善评估机制、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等方面加强实施。  相似文献   

2.
家庭养老: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的特别突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传统文化观念因素的影响,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养老的地位不能动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的经济支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符合亲子关系中权利义务对等的社会公正原则,弥补了其他养老模式在精神赡养方面的先天不足,是广大农村地区 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需求强烈,但现实中存在着经济、观念、法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困难,因此需从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养老观念、精神赡养立法完善和社会支持角度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精神赡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主观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要改进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就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家庭养老功能,同时改进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养老意识。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背景下精神赡养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精神赡养的心理学内涵,认为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精神赡养理论的依据,精神赡养应有孝文化基础。精神自养、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功能、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强化政府在政策、资金及引导上的作用,是解决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州市的调查数据,从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诉求、社会参与意愿、养老服务偏好、幸福感取向为起点,采取青中老三个年龄层进行对比,并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特征为视角,探讨老年人精神诉求及精神照护问题。研究发现:精神服务诉求在老年服务需求中显露出来,老、中、青年龄层存在一定的差异,社区化社会服务在未来将成为主流;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职业特征等对城市居民精神赡养均具有影响。对此,有必要立足服务需求差异,厘析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发展和走向,构筑满足养老意愿和精神照护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养老虽然以居家为主,但由于老龄人口基数大,机构养老需求仍然很大。现在我国面临机构养老床位不足与现有床位大量闲置的失衡现状,剖析原因,解决供需失衡问题是发展中国养老机构的关键。文章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供给方(政府及养老机构)、需求方(老年人)和外部支持环境的现状和供需差距,剖析原因及相应的投资问题,从政府、养老机构和行业组织三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的财政状况以及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决定了还需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试图从各个角度加强对家庭养老功能的维护。但是,家庭养老模式仍旧存在被扶养者的顺位、赡养人责任承担不明确,履行精神赡养义务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农村地区这些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能力,完善老年人赡养制度,激发子女履行精神赡养义务的动力,注重养老政策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结合,建立完备的新型农村养老制度支持体系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如今,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又不便介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主要有二种养老方式:一种为家庭养老,一种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是传统养老方式,也是养老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是一种辅助形式。由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历史上的原因,农村老人赡养纠纷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解决好农村老人赡养纠纷,必须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家庭的赡养功能。政府还要加强政策性的支持,加强立法,出台政策,实现农村由家庭养老为主逐步向社会养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养老服务作为一种老年福利制度,是国家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经济支持、起居照料和日常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社会参与等特殊的生活需求,保障并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养老政策措施和提供的养老设施服务。本文解析了当前牧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的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创新牧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妥善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原因,从个人、制度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农村中高龄老年人家庭养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中高龄老年人的群体数量在迅速增加,养老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上海和河南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发现:不同经济类型地区中高龄老年人养老资源、照料主体、精神需求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别。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家庭养老的功能并没有出现弱化的迹象,反而出现子女对父辈的赡养责任得到增强,代际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与社会组织通力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解决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创新方式。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而且,政府的放权、社会组织的发育及社会工作者的加入,也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当今的中国,应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养老问题。我们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着手,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老年人除了简单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以外,对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而我国养老机构尚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本文从老年人社会福利角度分析我国养老机构的转型必要性与措施,希望在机构养老方面上开拓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苏州市吴江区目前低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现存在保障水平过低、缺乏长期有效的救助机制、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少且贵、服务内容少且质量低、重物质赡养而轻精神赡养等问题,提出提高保障力度、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转变养老观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切实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全方位地重视、支持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工作;挖掘社会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构建社会协同服务网络;弘扬社会美德,强化家庭支持,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提高子女的责任感,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鼓励、引导农村空巢老人积极转变养老观念,注重身心健康,提高自养能力,为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幸福感以及共同富裕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呈现加速趋势,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制约,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的意愿发生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严峻地挑战。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它是建立在社区支撑并依存社区的一种养老模式,能够实现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良性互动,能够切实实现老年人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实际支持,在老年人社会支持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养老保险制度的"二元性"特点带来了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公平问题。因此,不仅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缩小城乡间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距离,还要转变养老双轨制,促进城镇内部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公平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