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混乱是学生作文的一个突出现象,这种现象背后实质是思维混乱。文章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指导为例,探讨作文谋篇布局、排列组合的路径,明确写作的落脚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先运用发散思维理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然后排列组合,建构文章大框架;再在大框架中对每一段谋划,写好每一段及过渡句;最后注意文从字顺,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2.
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的“一花独放不是春”有机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基于全局观念,引导考生妥善处理矛盾,胸怀国之大者,涵养战略眼光,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3.
王琳 《作文与考试》2023,(25):51-53
<正>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考作文命题特征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三写作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情境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建构以“回归教材,密切教考衔接”为主线、以“关注素养,实践情境写作”为辅线的高三作文教学策略,强调教学中的知识关联与具身情境,在高考备考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任务型作文命题贴近社会生活,并在新材料作文基础上添加具体任务指令以避免猜题套作抄袭。语文教师应如何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强化写作思维训练,熟练运用因果思维开展写作"为时而著"写作训练,写出富有时代气息,展现时代风貌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运用特殊思维方式解决化学难题可简化过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拓宽了人的视野,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苑宝顺 《学语文》2023,(2):53-55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作文题目的过程;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评定作文等级最重要的依据。如何审题立意才能决胜高考?本文以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为例,从“通读材料,整体把握”“分层细读,抓关键词“”斟酌指令,落实要求”“精准立意,精确表达”四个方面阐述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8.
刘礼娜 《读写月报》2023,(27):52-5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以“好的故事”为主题。“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是听着故事长大的。从高考作文考查载体来看,设置了贴近考生生活的写作情境,从“一个人的命运”到“一个民族的形象”,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可谓“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值得关注的是,全国11道作文题,有10道是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中全国卷3道加上全国新高考卷2道全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自2015年应运而生,经过5年探索历程,2020年已经出现一统天下的局面。展望未来,这种题型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属于读写结合型作文题,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的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读写结合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大部分单元都会围绕单元目标设置与课文相呼应的写作任务。这类新题型既体现了考查的一些新动向、新要求,也为后续新的题型探索打开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2):53-54
高考作文考验的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科学逻辑,但很多学生在思维层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文章从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情况入手,提出具体可行的高中语文作文思维训练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写出内容优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罗阳富 《现代语文》2007,(7):126-127
近年来,高考作文因其分值高(60分,占语文总分的40%)、答案灵活和最具挑战性而备受瞩目。可以说作文关系到语文整体成绩,进而影响到考生的总成绩。那么,如何准备高考作文呢?在写作中应注意什么?作为一名评阅作文多年的老师,我认为应重点在审题和结构上下功夫。为了论述方便,下面以2006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I卷)中的作文为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考作文材料呈现出贴近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关注青年成长的鲜明特征,尤其是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表达对时代、对个体的关注和反思。这要求考生对作文材料有深刻的理解,对问题有鞭辟入里的分析,立意高远,思维清晰。这跟新闻时评的写作要求和思维方式比较相似,阅读时评既可以积累素材,又可以锻炼思维。尤其是新闻时评所体现的问题思维特别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加以借鉴。高中生阅读量和直接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有限,如果能科学有序地进行时评阅读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的复习备考,相对于富于创新的高考命题,往往滞后,体现为高考备考以对“过去式”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归类,形成“作文类型”的结论,并以此为备考的核心。这种重视“这类题”的备考策略往往因高考题的创新性而让备考低效甚至无效。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应该是在备考中重视对题目本身的逻辑力量的研究、认知与运用,尤其是对高考作文题中“认知结论供给”的落实与运用,并充分体现题目的文体偏向,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真实写作,以呈现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避免因考场特殊的功利性应考情境而选择“套路化写作”的应考行为。  相似文献   

16.
17.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的"趋中率"问题更为突出,与命题技术存在关联性,命题的能力指向发生一定偏离,考查意义偏离正确方向.基于此,有必要实现作文命题技术的三个"回归",即回归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原点,回归写作能力的认知原点,回归高考考查的价值原点.  相似文献   

18.
思维是写作的总开关,中考写作测评的核心任务就是测量思维的层级水平,而测量思维的核心工具正是思维支架。优质的思维支架能打开思维的广度,引发思维的深度。因此,建构思维支架的科学模型才是中考写作测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回应”式作文写作,是对多元逻辑关系写作的“救赎”。“回应”,是考生在作文既定语言情境下,在作文过程中具体阐明作文材料的核心概念、关键词(短语)的内涵或隐性要求。同时,考生要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材教学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以“好的故事”引领思考,以“好的故事”的价值取向建构表达和评价路径。这种以“好”作为审美标准的作文命题,给写、评双方提供了诸多美好的思考契机,也寄寓了命题者美好的憧憬。一、命题提供了美好的契机1.考生倾诉的契机“2017年版课标”强调,写作表达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好的故事”的命题,给“积极向上”的表达提供了倾诉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