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商科来说,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本文从新疆目前的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着手,分析在此背景下新疆对新商科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新疆高职院校新商科教育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应从设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基于专业互通的复合型专业技能、设定科学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与培养体系、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钢  黄卉 《考试周刊》2011,(29):188-191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关系密切,本文结合湖南省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特征及湖南省高职专业设置情况,从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及湖南省高职专业设置对湖南省经济的适应性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协调促进高职教育和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与高职专业建设关系密切,本文结合云南经济特点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试图找出云南高职专业建设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科技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提升高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如何有效运行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科技服务平台存在服务能力、机制保障、建设方面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制定政策、保障平台为实现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科技服务与行业发展同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环渤海经济圈40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分析专业设置现状及其与当地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情况,得出该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协调性不均衡、产业关联度不高等结论,进而对专业设置提出寻求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架构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专业,发挥区域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视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实现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协同关系,从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错位、政行校企机制缺位及教学资源组织能力不足等方面揭示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建构政行校企平台、增强教学资源组织水平等优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徐梅  林澍峻 《成人教育》2013,33(5):46-48
专业设置和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文章根据怀柔区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与本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并根据怀柔区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及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资源、师资和专业特色,提出新的专业设置方案,使高职专业设置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给予技术、人才等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的输送,高职院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政府应为高职院校、企业搭建合作的平台,而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层次阶段相适应;同时改革科研奖励制度,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9.
任璐 《成才之路》2023,(17):21-24
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构成,是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内涵建设的强劲动力。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集合专业优势,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高端业态,构建财经商贸类特色专业群势在必行,以培养更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文章首先进行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概述,然后对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进行阐释,最后提出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财经商贸类特色专业群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高地,它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专业设置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能否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本文在分析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广东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覃开贤  丘映莹 《广西教育》2012,(7):33-35,40
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构建一个契合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体系。分别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广西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以辽宁瓦房店及周边地区有代表性的轴承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为依据,归纳总结轴承专业依托区域行业、服务当地经济的实施情况,并对轴承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性、吻合度进行可行性分析,探索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办学特色的专业设置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构建一个契合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体系.分别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广西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文章从专业建设深度不够、专业建设广度不够、专业建设融合不够、专业间发展不平衡、新设专业投入不够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问题入手,分析了形成此类问题的三大因素,并根据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行为,提出构建苏中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系统中的构建政校企动态合作的稳定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有效模式、构建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呼应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民辉金兴德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发展技术人才教学机制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市”的伟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正在向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迈进。社会经济和...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宿迁地区为例,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现状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讨论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必要性,并对宿迁地区两者的吻合度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区域需求为依据,集中各高职院校优势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建设品牌专业群,培育适应宿迁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新专业。打造以宿迁地区酒行业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实现宿迁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17.
刘源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349-350
近年来,数字设计产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数字设计领域的人才需求急速增加,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数字设计教育专业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数字设计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根据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及探索,总结和归纳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视觉设计方向)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以适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二者有效协同发展。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吉林市十大功能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为抓手,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实现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现代化建设不仅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而且要遵循区域共生理念、区域共建机制以及区域共进标准.专业现代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大,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就越大,它在为区域产业经济提供最有力的职业教育支撑,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带动区域经济创新系统形成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政府作为高职院校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应该适时调整政策策略,形成信息收集、产业规划的前期策略与政策导向、平台建设的中期策略以及利益平衡、风险管理的后期策略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专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职能与作用,促进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近两年来秘书专业就业情况的追踪与抽样调查,根据就业状况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了解目前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毕业生对专业课设置的反馈信息及实习单位对该专业毕业实习生的评价情况,分析目前上海市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程度及就业前景,根据分析的情况,对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培养计划提出调整的建议,以此来保证高职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