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仿真实训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其与传统实训方式结合,对改善实训条件、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具有突破性作用。本文结合我院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分析了传统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仿真实训的特点和教学功能,提出了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原则,阐述了仿真实训教学的实施,以期对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智慧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保障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以扬州市职业大学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例,瞄准高职护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训环节多、场景复杂、危险性大、难再现等实训痛点,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及预期成效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基地建设在思路和路径方面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仿真互动实训基地是高职财经类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推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良好场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案例、利用互动实训平台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完成职业能力培养任务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在剖析仿真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功能定位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虚拟仿真实训是指为了实现实际技能训练而使用数据对实际场景进行仿真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助力“三教”改革,打造集“产”“学”“研”“训”“赛”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应对职业教育实训中高投入、高损失、高风险以及实施困难、参观困难、再现困难的“三高三难”痛点和难点。通过对高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现状、主要问题及建设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宝贵的项目经验。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对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进行探析,构建了"过程仿真+O2O协同"的实验实训实战研发一体化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拓宽了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实训教学中,将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关注和重视。"水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采用当今优秀的视景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和实时驱动软件Vega,配以SGI高性能图形工作站,结合ArcGIS,MicroStation,AutoCAD,构建了基本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提供了可视化的虚拟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7.
蒙忠  何斯远 《高教论坛》2012,(7):121-123,127
本文根据新时期广西电力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针对电力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虚拟技术的"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做法和成效,探索了电力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改革创新了电力高职实训教学模式,对虚拟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融入逐步成为高职院校赋能“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有效的手段。自2021年教育部公布215所国家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名单以来,立项建设院校在推进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顶层规划不科学、与当地产业对接程度不高、保障机制不完善、资源共享度不够、教学难点痛点解决不聚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滞后等问题。结合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在规划设计、教学模式、管理运营、资源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为全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的情况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评价机制,为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提供质量保证;从教育、技术、服务、艺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对各指标要素的权重进行划分,对于建设优质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229-232
针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文分析了当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对以创新训练平台、工程实践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为基础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成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中虚拟仿真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面对数字时代高职财经类虚拟仿真建设的主观需求偏颇、片面技术依赖、人才培养支撑不足、运行机制效益不高等问题,提出以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新目标、新理念为引领,聚焦实训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创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推动实训课程体系重构,强化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深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用、共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实验室的实体实验教学、实训基地现场操作教学、现场观摩和视频演示教学、理论教学代替实训教学等中职水产养殖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容及存在问题,以具体课例分析虚拟水产动物标本、鱼类解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陆基养殖技术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牡蛎育苗实训虚拟仿真实训资源、饲料加工虚拟仿真资源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财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基础上,构建高校财会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以提高人才培养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此平台包括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两个子系统,前者具有系统管理、教学管理、实训指导、实训报告管理等功能,后者具有实训基础知识学习、实训操作平台、实训结果自动反馈等功能。而加强"课程群"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以及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等是提高虚拟仿真平台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01-205
我院的仿真变电站实训平台,以有效训练电力专业典型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为建设目标,以虚拟仿真变电站和实际物理设备相结合为建设思路,建成了虚实结合的仿真变电站实训平台,使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双重环境中开展实验实训,有效提高了实践效果。该文介绍了仿真变电站实训平台的设计思路、构成及特点,以及籍此开发的实验、实训项目。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虚拟仿真实训是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针对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形成虚拟仿真教学硬件基础。重构专业课程,构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项目导向、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打造“技艺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创新团队,推进教师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为虚拟仿真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互联网+教育"生态重构背景下,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对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实践.结合高阶思维临场认知过程的特点,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内容、活动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和牵引接触网的三维重现和仿真运行,按照高阶思维临场认知...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21-22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扩大受益面、解决优质实验资源共享等问题。文章从分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背景和意义入手,结合大连医科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验,围绕自主学习平台、4A网络教学和数字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结构内容、系统功能、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仿真实验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远程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不同地域的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问题,有效地整合各地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形成资源的共享机制,可以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功效,为更多的学习者服务.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实训教学开展现状及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实训教师师资力量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实训师资平台存在实训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实训质量不高、实训教师培训深造机会少、激励措施不到位、实训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文就我校实训基地师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城轨运营维护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对学校、企业的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善的实训保障则是其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仿真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整体上分为三大功能区,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多部门、多工种的综合实训。基于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实训基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高效结合,为提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实际作业能力提供了极佳的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