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环境和现实境遇导致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乐观,这直接影响他们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精神世界。针对信仰危机的消极影响,应强化学科意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专业化发展,建设信仰坚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培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过硬的政治素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政课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尚的政治品格、较强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执行力,从内修和外塑两个方面下足功夫,通过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完整而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存在着重复与交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文章认为应在考虑各门课程教学整体性的基础上,采取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作为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探索红色文化增色高校思政课堂,需要优化教育内容,深挖红色文化的思政元素;培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增强其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创新教育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统筹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成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民族复兴,高校思政课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培养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代同频共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高校思政教师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构建课堂、校园、社会、网络“一体化”的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断拓宽思政育人载体,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推进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蕴含在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学生两个主体身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激活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活“教”的内生动力;增强青年大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感,激活“学”的内生动力;促进思政课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动态平衡,实现改革创新的“动力叠加”。  相似文献   

8.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上好思政课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终要求.本文从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研究评述三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是铸魂工程,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使命。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新时代要上好思政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此,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是铸魂工程,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政课的一项重要使命。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新时代要上好思政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培育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此,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途径、手段和方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实际调查当前入党积极分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际状况,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薄弱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不能忽视信仰教育、利用网络加强信仰教育阵地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梳理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剖析价值意蕴,阐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解析核心要素,将时代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探索路径,汇聚个人、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在现实中找准着力点,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以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目标为出发点,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盛芳 《文教资料》2021,(3):97-99
高校思政课要树立“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全育人”“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努力探索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现实逻辑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带来的时代新变化、多层次的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带来的新诉求、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带来的新期待已经衍生出诸多问题,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高校思政课创新变革的现实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指引下,以知识说理的透彻力、话语表达的吸引力、教师人格的感染力、学生思维的创造力来提升高...  相似文献   

16.
老教师和年轻教师虽有白发与黑发的区别,但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不懈的追求.讲好思政课,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高度认同和信服,才会热爱思政课教学,把"学马""姓马""信马""言马""行马"统一起来.其次,讲好思政课,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除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当下要重点学习习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和价值,决定高校思政课教材的解读和讲授必依赖于特定界域的"地本资源";也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选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坚持培育和坚定学生共产主义信仰为引领等指向。高校思政课可以采取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审视理念、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研队伍和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考评机制等路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确保青年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不迷失方向,就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理想信念、科学精神和历史责任上有所坚守,根据时代特点和教学对象特性,在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上大胆创新,实现坚守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坚定的信念和信仰,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只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念,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明了自己的责任,才能抓住中心,对症下药,让青年一代既保留独有的优势,又继承老一辈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仰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认可度较高,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理想信念功利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不够深刻。职是之故,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应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思政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大学生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