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占领生活这一阵地,在生活中捕捉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起点.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调动各个感觉器官感知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生活,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准确把握生活中的景物、场面、事件、人物等,以此积累丰富具体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细致地进行,切不可流于形式.如观察动物,可引导学生从形态、动作、生活习性几方面进行认真的观察;观察人物可从外貌、动作、神态、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使人物在学生脑子里显出栩栩如生的形象;观察自然景物,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具体时间、地点、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使自然景物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海 《新高考》2009,(2):9-10
素材是写作所需的必要准备,如同阳光之于植物的功效。写作也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没有阳光,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写作中没有素材的准备,这该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幻想。表达陷入了泥淖,几近爬雪山过草地,无疑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内容单薄自不必说,情思也会愈显苍白,表达效果也就  相似文献   

3.
常常有学生抱怨:看到别人的文章内容精彩、千姿百态,怎么我自己始终觉得没什么可写?就算是硬着头皮去写,也找不到什么感觉,干巴巴,一点也不感人。其实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是没有积累好写作素材,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文章,必须有足够的好素材。新课标指出“指导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学生写作内容又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师常碰到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作文素材,进而失去了写作欲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体味,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注意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  相似文献   

5.
黄娟 《成才之路》2014,(5):78-79
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文章的思想仅仅正确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使大家都能明白。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表现思想的素材上面下功夫。纵观学生的习作,确立准确、积极向上的主题不是难事,但寻找支撑这些主题的新鲜、典型的材料却让他们绞尽脑汁。例如,只要学生一写到亲情,就会选取下雨天父母为他们送伞、半夜父母送生病的他们去医院等老套的题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如何克服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观察感悟,生活中挖掘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教师应当鼓  相似文献   

6.
晓君 《同学少年》2009,(12):8-8
生活像一幅立体的画,画里有美好事物折射出的明媚阳光,有真挚情感流淌出的潺潺溪水;生活像一本五彩的书,它告诉我们诚实守信、宽容热情,它教给我们善良正直、谦虚谨慎。许多同学常常在写作文时苦于缺少素材,若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积累,写作时素材便会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有人说,生活有多么广阔,写作的领域就有多么广阔。然而,正是生活的广阔让学生写作时有"大海捞针"的感觉。鉴于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刘美丽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学生作文中存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呢?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从而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引导学生善于体察生活。即引导学生对人、事、物设身处…  相似文献   

9.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从不同场合发现各种写作素材至关重要。“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例如,在山村郊野,让学生观察山的连锦、水的清碧、花的娇艳、鸟的鸣叫、草木的葱郁、田野的清丽……这些景物的恰当组合,就成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好素材;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位教师的容貌、语言、动作及性格特征,为日后学生写好《我的老师》奠定了基础;在课间,…  相似文献   

10.
贴近生活实际的体验活动,会丰富学生的生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为写作积累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说自己想要说的话,描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倾吐.写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写日记等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写作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让学生爱上生活,爱上写作.本文就如何叩开写作教学生活化之门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写作多积累素材,这样写作就有话可说,写得真实感人,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状告诉我们,学生作文往往单一刻板,缺少鲜活的个性化材料,究其原因,学生缺乏“体验”。笔者在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生活,积累富有独特感受的个性化素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学生要顺利地作,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而学生对事物观察的主动程度、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的难易程度。只有学生学会主动地到客观现实中吸取感性材料,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周围事物,也就是“体验生活”,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去创造,也才能“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周佳 《考试周刊》2014,(14):14-15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浙江省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上,历年来,全省的平均分都不是很高,这就对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本文就如何结合教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改进表达重点展开分析,意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词汇和句型,结合话题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文章写作训练中应着眼的关键之处,就是写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情感、眼界心胸、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陆游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认为指的就是以上四个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诗外的功夫”,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一、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的意义1.生活化高扬“生活即语文”的旗帜,让学生置身于当前的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学习,要面对生活,了解生活,才能认识语文学习的实质。面对生活,要有开放的心胸,脱离生活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开放性一个广阔的世界开放在眼前,面对这…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文章写作训练中应着眼的关键之处,就是写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情感、眼界心胸、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陆游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认为指的就是以上四个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诗外的功夫”,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心中没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并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方九维 《快乐阅读》2011,(14):69-70
新课标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笔者想从以下方面来谈谈如何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内容成为学生书面作文的主要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