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11月29日,"中国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反映了当前中国发展的现实阶段。中国梦体现了"家国"的统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它与各国梦相通,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为发展中国家选择道路提供新的范例。中国梦的传播要在实干兴邦的基础上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中国梦的传播不是哪个个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梦的主体广泛性应该得到充分利用,研究好表达中国梦的中国话语和叙事方式,通过个体中国人圆梦的故事,折射出"国家梦、民族梦"的主题。"中国梦"是和平梦,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共同繁荣离不开中国的努力和贡献。中国梦通过文化交流凸显本土化和亲和力,要让拥有不同背景的受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与国情,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让他们感兴趣,以不同文化间的共性为切入点。讲好中国故事应该采用个性化、艺术化、本土化和技术化的手段和方法,讲述人必须用公正的态度,保证故事体现的精神不被误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成就和问题应该被清楚认识到,既不夸大和吹嘘,也不回避和掩盖。中国梦的传播和内化过程需要借助于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的话语策略来展示中国声音和中国价值。主流媒体应该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视野和胸怀,以及发展的眼光讲好当今的中国故事,以积极、正面的方式传递和交流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客观公正地反映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台湾的《联合报》关于中国梦的报道作为实证资料,进行语料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报》最常将中国梦的涵义纳入两岸关系架构的讨论之中,该报常用"共筑"、"共圆"及"对话"这类的期待形式词语,显示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高度期待。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大以后,"中国梦"迅速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和新标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怎样解释这个梦,怎样引导这个梦,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成了中国媒体报道的热点。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利益多元化、舆论场分化的局面,再加上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如何更好地报道"中国梦",以避免生硬、刻板、强势的新闻报道成为各种媒体终端"吐槽"的对象,避免"中国梦"成为受众反感的对象;如何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打通两个舆论场;如何让国外舆论理解"中国梦"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这些都是"中国梦"报道过程中必须把握和思考的问题,以避免媒体"自说自话",从而降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宏明 《新闻世界》2014,(6):313-314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作为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中国梦"到底是怎样的梦,也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梦";如何告诉世界"中国梦"不是称霸的梦,不是威胁的梦成为了对外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独特的外交形式,可以通过在与外国公众的直接交流中向他们诠释真实的"中国梦",从而能够消除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梦的偏见和误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出版中国梦的内涵主要也是体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本质.出版业传播中国梦形象的方略主要有:提升传媒实力,掌握国际传播市场话语权;规避文化差异,促进中国梦最优化接受;创作经典传世文学名作,有效传播中国梦形象;利用人际传播效应,拓展中国梦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6.
赵语慧 《出版广角》2015,(16):70-71
出版传媒是传播“中国梦”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引导人们认同“中国梦”理念重要渠道,出版传媒对社会舆论具有引领和扩散的作用,决定了它在“中国梦”理念的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网络随机调查,本文实证地考察、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学生获取"中国梦"信息的渠道较为多元,主要是电脑网络、电视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他们对"中国梦"内涵、理论意义以及中国梦与个体关系认知的主要渠道,其次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建构"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传统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渠道需要共同面对的传播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大学生对"中国梦"既了解又关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出版传媒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这一媒介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业传播中国梦形象的内在机理是:系统性传播机理、深度传播机理、文化价值传播机理、普通叙事传播机理、无限思想传播机理、持久效果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感动中国》人物所彰显的精神就属于"中国精神",典型人物的报道提高了广大民众对"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法国媒体与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法国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探寻提升"中国梦"对外话语权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雨洁 《新闻传播》2023,(16):122-124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用微观视角展现宏大叙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平凡人为切入口,真实地展现中国的乡村面貌,具体而又深刻地诠释了每一个普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从纪录片的选题、叙事以及传播价值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索其创作理念与传播策略,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树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内容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寅 《中国记者》2013,(6):13-15
实现"中国梦",媒体要敢于担当,富于责任感与使命感。媒体应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广泛传播开去,激发中国公民投身"中国梦",动员中华儿女参与"中国梦",吸引国际友人支持"中国梦",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同时,媒体自身也需要构筑强大传播力,将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日立"食梦貘"广告介绍 日本日立集团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办事处至今已逾30个年头,在其而立之年,日立发布了以"万物和谐,用行动创造"为主题的在中国市场的全新企业形象--"食梦貘",传达其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企业宗旨.  相似文献   

14.
仝晓明 《传媒》2015,(17):42-43
2014年, "中国梦"纪录片阵容强大,《中国梦·中国路》《追梦在路上》和《百年潮·中国梦》等许多优秀作品面世,真人秀元素的融入,全媒体平台的传播,拉开了"中国梦"纪录片的发展大幕.2015年, "中国梦"纪录片继续发力,《1937南京记忆》、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作品相继面世,为"中国梦"的实现助添能量.  相似文献   

15.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3,(13):4
蒋建国:当好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新闻出版系统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当好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在4月25日的新闻出版系统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表示。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强军梦、强国梦"便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宏伟目标。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要改进武器装备,坚持实战化训练,还要加强文化建设,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官兵思想,提高军队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系统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当好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新闻出版系统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如是说。在传统出版发行行业迅速向数字化、信息化、网  相似文献   

18.
数十几年间,以"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等为代表的综艺节目逐渐占据了中国媒体的黄金时段。对于国内的这些电视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可归结为其敢于借鉴美国和韩国等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敢于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宏大目标,“文化强国”“中国梦”一时间成为热门词.如何从全球传播大环境下认知并实现这一目标便是本文的主旨.文章以当下的文化乱象为切入点,从全球传播的角度阐释“文化强国”和“中国梦”的社会功能、现实意义以及相互关系,并通过揭示发达国家对弱小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现实,从历史和现实角度阐释“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有效助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周凯 《传媒》2015,(22):78-80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功能的研究,论述了其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