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是流传世界的日本古典歌舞剧,从“能”这一艺术样式中可以看出日本古典审美观念中最重要的两个范畴:幽玄和物哀。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日本人审美观的决定性因素,日本人的自然观是其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禅宗意识的深层渗透对于日本人美学观的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促成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文中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尤其是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理论,形成“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这些人物的刻画不仅做到形神兼备,而且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传神”既是中国古典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艺术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汀子 《培训与研究》2009,26(3):8-9,12
中国古典诗文中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尤其是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理论,形成“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这些人物的刻画不仅做到形神兼备,而且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传神”既是中国古典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艺术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日本在文化方面一衣带水,在戏剧艺术上更是渊源深厚。虽然两国古典戏剧拥有不少相似相依之处,但是,仔细分析中日古典戏剧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中日悲剧其实不尽相同,特别是在能剧的代表题材“梦幻能”之中更加呈现出“澎湃圆融与哀艳幽玄”的不同美学风格,展现了中日古典戏剧不同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5.
许静如 《文教资料》2014,(11):20-22
“をかし”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与“もののあはれ”并驾齐驱的文学理念,却在《枕草子》之外的平安文学中罕见。不仅如此,后世各代的作品中也很少发现“をかし”的踪迹。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魅力,“をかし”成了日本古典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探究“をかし”意思与词源,同时结合作者清少纳言的成长环境及性格,分析《枕草子》中“をかし”这种关意识形成的独特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劳动”是个体主体性确立的核心,也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天平,这与古典经济学实质趋同。黑格尔关注“市民社会”却极少谈及“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黑格尔不懂古典经济学。黑格尔的资本观和劳动观密不可分,是一种哲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认为,资本是绝对精神的环节,与古典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辩护形成共谋关系。马克思对黑格尔资本观的批判,揭示了资本的历史性、哲学性、社会性等特征,指引着“劳动”主体的现实复归,显示了古典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間”这个词在日本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日本人的“間”意识表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間”意识是由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这一主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两国的哲学史上“道”始终是本土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还是日本的“神道教”,都对两国的文化文学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和制约。而中日古典戏剧中对“道”的体现却不尽相同。中国以“道化度脱”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成为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其戏剧中潜藏着的“真实物哀”的美学意境。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日戏剧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而汉俳是指用汉语写的俳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本文比较俳句与汉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从中体现出的中日文学交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本着重阐述“哀”与“物哀”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从万叶歌的“哀”、《源氏物语》的“物哀”到本居宣长的“知物哀”等学理论与实践中揭示日本古典学感伤悲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张迪 《天津教育》2021,(1):104-105,108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让他们从古典诗词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学习诗词中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价值观念以及锐意进取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中的这些精神就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难点。《考试大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中,考生如能理清古典诗歌的五大关系,定能突破古典诗歌的鉴赏。  相似文献   

13.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日本文学中形成了“东方主义”视角,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广袤的国土、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东方异国”的主体。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同时,中国作为日本的“东方”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但是,当大正年代的日本作家对“中国”现实的了解达到一定深度时便普遍停止了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叙事——既是出于对记忆深处的美好的中国古典的回护,也是出于对真实中国的失望。  相似文献   

14.
1.提高母语教育水平,培养负责公民,使学生形成国家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如法国强调“给学生提供法国文化的要素”;“使每个学生成为自觉、自治、负责任的公民”。美国明确指出:语言学习“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集体的观念”。日本的总目标表述为,“加深对国语的认识,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2.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如美国强调“语言学习是个人化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提出“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天赋,他们的语言技巧就能得到最好的拓展和开发”。日本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5.
潘洁敏 《文教资料》2011,(29):96-98
“和”的思想源泉可以追溯到儒道禅三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大和”、“空无”。重新审视、析解东方的和谐美,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和平、繁荣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日本茶道中的“和”为中心展开研究。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完整、成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道.它对荼道形式和禅的教义的重视远远胜过对茶汤香味的追求。日本茶道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涵盖了日本人的生活规范,是日本人表现其民族审美意识的最高形式..本文通过对茶道各元素的分析.探讨中国和谐思想在日本茶道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心理主义文学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代表作家伊藤整等人有意识地模仿西方“意识流”大家乔伊斯、普鲁斯特的写作技巧.成功移植了西方意识流文学,同时在移植的过程中结合日本本土特色,形成了日本式“意识流”。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孔子以“兴观群怨”概括了诗的社会功能。其中,“兴”表达了读者由诗歌引起的感发。叶嘉莹在此基础上剖析古典诗词传达给后人能写能感的诗心力量,融合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形成独树一帜的“兴发感动”说。现代诗歌是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创造,借助“兴发感动”说鉴赏诗词的美,发掘诗歌蕴含的人文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和健康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赵丹 《现代语文》2006,(12):52-53
当代坛,描写城市情爱的俗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大家忙着把自己装扮得更“现代”而无暇顾及心底深处对美的渴求。古典而唯美的作品被人视为矫揉造作且被忙碌的现代人拒绝。曹轩先生却关注美感,倾心雅致,固执地高举着“古典美”的学大旗行走坛。他认为:“学的古典与现代,仅仅是两种形态,实在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深刻与浅薄。艺术才是一切。更具悖论色彩的是,当这个世界日甚一日地跌入所谓‘现代’时,它反而会更加看重与迷恋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情感的慰藉,能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一番宁静与肃穆的‘古典’。”他坚信“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上,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时,常常提到“情景交融”。什么是“情景交融”?怎样认识“情景交融”呢?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在许多优秀的诗词中,词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物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读之常令人有临景入情、留连忘我之感。因此,欣赏古典诗词,就不能不注意把握情与景二者之间的关系。古典诗词里情与景的交融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其一是绘景抒情。这样的诗一般是既写景又写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古典油画的起步“中国古典油画”也许是一个新概念。然而,在中央美院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上,那具有西方古典油画味道的人体画,却是中国画家所画,是具有民族意味的中国古典油画,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目前,虽然它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绘画领域,且刚刚起步,但是纵观油画发展史,也不难寻出其渊源。辛亥革命以后,出国留学学西画的人逐渐增多,其去向大多是西欧和日本。到欧美留学的先后有李铁夫、冯百钢、林凤眠、徐悲鸿等。去日本留学的先后有李叔同、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