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 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大大丰富,从主要是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自己 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中班幼儿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  相似文献   

2.
钱蕾 《家庭教育》2002,(6):42-42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其中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与其他能力相比,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并且,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意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分化、定型的关键时期,而大学时代又是人的青年时期最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强烈地在自我认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意识及其重要性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能认识自己,例如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的认识活动,情感、意识的认识过程,以及对兴趣、能力、人格等个性特征的认识,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自我意识又分成多种形式,例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表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作为积极活动的主体、行为的外部特征、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特点、社会道德的自我评价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情绪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它是通过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途径实现的。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幼儿的自我意识从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开始,逐渐发展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这个阶段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戚花 《成才之路》2009,(25):4-4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魁自我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态的认识的总和,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个体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个体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与其他方面相比,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一般来说,幼儿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初步学习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学习把自己的行为、能力与别人的行为、能力作比  相似文献   

9.
郭进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98-99,105
马克思说:“动物是和它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生命活动之间的差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此,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简单地说即是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个人的全部生活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的认识;二是对自我的情感体验;三是对自我的意向。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它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品德发展中,自我意识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自我意识结构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几个主要方面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以期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