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1947年7月——1949年10月) 第一节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一)中共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不但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而且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政。人民解放军愈打愈强,国民党军则愈打愈弱。战争开始对,国民党军总兵力为四百三十万人,经过一年的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目标经过一年的英勇战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开始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国共产党怎样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了哪些战果?蒋家王朝是如何走向覆灭的?这...  相似文献   

3.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制定了"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华东野战军首先破击了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并相机攻占了蒋介石在中原战场上的重要兵站基地——许昌。许昌的解放,不仅使我军得到了有效的物资补给,而且使豫皖苏解放区和豫西解放区连成一片,打乱了敌人在中原地区的全面防御体系,为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从1946年6月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集中一百六十万兵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和占领解放区。当时敌人总兵力为四百三十万,占有三亿三千万人口的地区,接收了一百万日本投降军队的全部装备,又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援助。而人民解放军只有一百二  相似文献   

5.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战局的发展变化,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决战性战役及其他几个重要战役。辽沈战役即为三个决战性战役之首。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对于人民解放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人的内部上下团结。周围三里长的小城,七里长的外城,敌人包围起来进攻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进攻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八年七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地跨进了第三年度。经过一年的战略大反攻,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蒋介石的全面防御破产了,分区防御也遭受沉重的打击。人民解放军已由解放战争开始时的一百二十万人增加到二百八十多万人,国民  相似文献   

8.
1949年关健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开入北平(现北京)城内,至此,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部胜利结束,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例 :1946年6月 ,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 ,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 ,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历经一年 ,歼敌一百一十余万 ,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 ,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 ,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千里跃进大别山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讲了1947年8月24日…  相似文献   

10.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全面进攻。敌军兵力33万余人,当时我野战军主力仅有2万余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放弃延安,派出小部队以蘑菇战术吸引敌人,先后歼敌第31旅,围歼敌第135旅,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社会第四册第八单元的第八课。本课所在的单元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近代革命 ,是“认识祖国”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教材由“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两部分内容组成。“三大战役的胜利”介绍的是解放战争的一开始 ,敌强我弱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艰苦奋战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 ,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8年秋 ,和敌人展开主力决战的时机到了 ,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著名的三大战役 ,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为解放全…  相似文献   

12.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战略进攻的序幕。本文认为其战略意义有三:击敌“七寸,迫其回头,以减轻国民党军队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出其不意,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以攻对攻,进一步挫败蒋之锐气。  相似文献   

13.
墨家关于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剑犹甲,死生也”,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辩证法;“守则固,诛则强”;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积极防御的战术原则等三个方面。墨家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反映了战争的矛盾,本质和规律,是其积极防御的战略技术原则的哲学基础,对现代和未来的人民防御战争,反侵略战略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第四册第94页讲到解放战争中“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那什么叫蘑菇战术呢?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受挫后,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在陕北.国民党军队投入胡宗南等部25万人的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陕北的人民军队为两万人,兵力只有敌军的1/10,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根据陕北“地形险要,群众条件好,回旋地区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7页)等有利条件,毛泽东指出,‘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  相似文献   

15.
第六章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 复习要点 (1)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国共两党的基本方针。 (2)重庆谈判的意义。 (3)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争论的焦点。 (4)中国共产党关于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5)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时间、重点进攻的地区。 (6)人民解放军是怎样进行战略进攻的? (7)为什么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迅速崩溃、中国革命能迅速胜利?  相似文献   

16.
淮海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战役期间,《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对战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宣传报道。其重点报道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的人民解放军获胜和国民党军溃败情况、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官兵情况、共产党对国民党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情景等。这些宣传报道对鼓舞人民解放军士气、各个击破敌人,鼓励民众支援全国解放事业以及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日本帝国主义看到中国决心抗战,就一面加紧进攻华北,一面到处挑衅,并于8月9日发生了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借口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退上海保安总队以压服中国的抗日运动。国民政府为扩大战场,造成全国抗战的形势,就乘机主动将驻在苏州的张治中部的3个师迅速支援上海,迎击敌人对上海的进攻,“八一三”上海抗战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编制是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全面内战爆发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坚持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依靠解放区和敌人独立作战,各地军队也以所在解放区命名,如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华东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3+X同步指导丛书·高二历史》中有这样一题:“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为大反攻作出了‘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配合’的战略部署,这‘两翼’是指①刘、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大致分为老区、半老区和新区三种类型,其中新区指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后新解放的地区,包括整个中原解放区和华北、西北、东北解放区的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党的土地政策几经变化,比较复杂。总结、研究和探讨新区土地政策的发展与变化,是深入研讨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农民开展土地斗争的经验和教训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试图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