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温暖、鼓励、支持等)有助于儿童道德的发展,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管教、控制、忽视等)会阻碍儿童道德的发展。儿童道德发展及家庭德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家长自身道德素养亟待提高,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德育养成规律,重智育、轻德育,父亲教养缺位严重,留守与流动儿童家庭德育缺失,家庭、学校、社区未能密切配合等。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改进家庭德育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要进行"适度"与"关爱"教育,父亲要承担应尽之责,此外,还需要传承培育良好家风,关心关爱留守与流动儿童,加强家庭德育横向衔接,做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家庭德育。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父母应该依据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建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应该有威望但不专断;倾听孩子的观点,将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予以施加,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一些决策;让儿童注意其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和别人关系的影响,体会自我控制的意义;促进儿童价值系统的发展,学会积极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看做能影响周围人和事物的有价值、有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瑜 《现代教育科学》2006,(3):121-122,53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用围社会环境。由由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列举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大量事实,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选择良好的家教方式,才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教养方式,对于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心理学家在验证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纵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进程,旨在为家庭教育和儿童社会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列举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大量事实,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选择良好的家教方式,才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实施早期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本拟结合中外有关对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家庭在规模、结构、成员关系状况以及功能等方面发生相应变迁会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家庭密切关联并直接影响家庭功能的公共教育、大众媒介等领域发生相应的变革,对儿童发展与教育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求丰富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和实现家庭美德建设的美德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视残儿童将来能否平等参与社会,关键在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高 低。视残是不可逆的,但社会适应能力之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与培养 获得补偿的。本文就视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了认真分析,并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福平  刘兴凯 《教育文化论坛》2019,(2):95-99,138,139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化是由于市场经济、阶层固化、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同。留守儿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被迫孕育出来,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以及学业成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缓解不利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学校、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2-3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本文试图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家长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儿童负面性教育与反面教育、挫折教育等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为了使儿童更好地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便其逐步地更好了解与适应社会,由家庭对儿童进行适度的"负面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在负面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因此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适度的此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残障儿童家庭康复需求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庭需求调查表》对51个残障儿童家庭进行有关专业帮助、资料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四个方面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对专业帮助的需求占较大比例,占调查人数的85%。因此,要加强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培训,提高家长对家庭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指出离异家庭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失衡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亲子关系、社会环境等诸方面,阐述了社区教育社会化形态、社会化功效,认为应从开展社区活动、改善亲子关系、进行社情调查、组建专业团队来化解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露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14,(4):98-104
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情感体验、情绪表达、情感沟通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积极情感体验不充分、负性情绪表达受阻、应急情感沟通不畅。同时,父母感情满意度、监护类型、被留守年龄段对留守儿童家庭情感生活影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有意识关注留守儿童情感世界、父母之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合力、谨慎选择外出时间段和监护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山市5个区和24个镇的48所幼儿园抽样调查,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家园互动的状况,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家长的家庭背景、幼儿园的等级、学校和教师组织互动活动具体情况对家园互动效果的影响。对家园互动效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家长和教师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互动的认知是影响互动效果及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具体的家园互动活动过程的设计和幼儿园的性质是影响互动效果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幼儿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家园互动;活动设计上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家园沟通,挖掘家庭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