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解思路把复台应用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去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可称之为“分解思路”。例如下面这道复合应用题: “农具厂要生产某种农具1200件。现已生产15天,每天生产56件。若以后提高工效,每天生产60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解应用题常常“咬笔头”、冥思苦想或是钻进死胡同 ,迷途而不知返。教学时 ,我着重指导学生从如何充分理解题意开始 ,又如何从已知条件出发去寻求问题 ,或从问题入手去寻找解答问题的必要条件 ,进而促进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思路。分解思路 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去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 ,可称之为“分解思路”。例如下面这道复合应用题 :“农具厂要生产某种农具 1 2 0 0件。现已生产 1 5天 ,每天生产 56件。若以后提高工效 ,每天生产 60件 ,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根据这道题目的特点 ,我们可把它分解成四道简单应用题 :( …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中的逗号和句号芮国进,张春茹数学应用题中逗号和句号的作用不可忽视。用逗号的位置改成句号,或用句号的地方改成逗号.题意就会改变。例1:新建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任务要求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例2:新建农具...  相似文献   

4.
练习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农具厂要赶制10500件农具,计划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的1.25倍。完成这项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相似文献   

5.
思路正确与否,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掌握常用的解题思路,对教师自学和教课,特别是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指导意义。现介绍几种算术方法解题思路,聊作抛砖。一、分解。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应用题求解。 [例1]要做某种零件1500个,前3天每天做150个,以后提高工效,每天做175个。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相似文献   

6.
某日,我在教学时,曾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农具厂计划25天完成生产一批小农具的任务,结果多生产5天,每天又多生产4件,所以比计划多生产了300件,原计划共生产多少件?”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及解法。[解法1](300+5-4)×25=1400(件)[解法2] [300-4×(25+5)]÷5×25=900(件)持第一种解法观点的同学认为:每天多做4件,是针对后来多做的5天而说的,而比计划多做的300  相似文献   

7.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常规思路去解,过程会很繁琐(fǎnsuǒ)。如果打破常规解法,转换思路则可能得到妙解。例1某生产小组原计划5天做2400个零件。现在要多做1600个,同样要5天完成,这样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个零件才能按期完成?常规解法:先求现在每天生产零件数量,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数量,列式(2400+1600)÷5-2400÷5=320(个)。妙解:“现在要多做1600个零件,同样要5天完成”,因此,只要把1600个零件平均分到5天里去做就可以了:1600÷5=320(个)。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  相似文献   

8.
一、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条件出发,寻找可以解决的问题,通常叫由因导果。在复合应用题中如果寻找的问题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500件。前3天每天做150件,以后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做175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 ,且千变万化 ,不少学生常因审题不慎 ,题意不清而出现解题的错误。如何培养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呢 ?下面谈四点做法 :一、养成认真读题习惯审题需先读题 ,要一丝不苟、逐字逐句地读 ,要一字不漏、反反复复地读 ,要轻重缓急、富有表情地读。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下面以一道开放题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读题。某农具厂原计划每月生产农具 4 0 0件。实际 9个月的产量就超过全年计划a件。这 9个月实际生产农具多少件 ?1 初读知事理。初读后要使学生了解题目中讲的是原计划与实际生产农具数量之事。在已知条件中 ,…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体会到,除加强一般的解题思路训练外,帮助学生建立“对应”思想是不容忽视的技能培养。 “对应”思想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极为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较顺利地找到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打开思路,从而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例1.修一条路,原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修300米,结果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解答这道题,如果学生不能自觉地运用“对应”思想,就容易错误地把“原计划15天完成”与“实际每天修…  相似文献   

11.
一般应用题中如果存在一个数量关系,就可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论是存在且唯一的。但有的应用题却不是这样,可以同时生出两个问题,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应用题的孪生现象。在孪生应用题中如果只提出一个问题,用除法来解时常常可删去一个量,使运算简化。例1 某农具厂要生产一批扬场机,原计划每天生产75台,2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台数比原计划每天生产的台数多1/3,多少天就完成了这批生产任务?(十二,P.77,11——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二册77页11题,以下同)这里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实际每天生产几台?我们先研究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些应用题,用一般思路分析解答比较繁难,如果把它转化成分数问题的解法,则思路清晰、简便易懂。例1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15个,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解二、三步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明晰思路,快速、正确解题,教者作了以下尝试:一、叙述的顺序不同、难易程度不同,解法相同例1“倪庄服装厂计划今年第三季度生产冬季服装5600套。七月份生产了1840套,八月份比七月份多生产了350套。九月份再生产多少套就完成了任务?”如果把这道题的条件、位置更换一下:例2“倪庄服装厂今年第三季度生产冬季服装,八月份比七月份多生产了350套,计划第三季度生产5600套,七月份生产了1840套。九月份再生产多少套就完成任务?”首先引导学生弄清这道题目叙述的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化整为零     
有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如果直接解答,难以进行,但若我们把原题分解成几道应用题,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做多少套?解题前,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如下简单应用题,进行解答:(1)已经做了5天,平  相似文献   

15.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无声的语言艺术。板书是清晰明确还是杂乱无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应用题教学中,只靠教师讲解来疏通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不易探寻出解题思路。如能精心设计直观形象的板书,把板书、讲解与练习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那么就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下面列举数例,介绍几种能显示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板书形式:一、枝形式例1电动机厂原计划25天生产电动机54000台,技术革新后,实际提前一星期就完成了生产计划,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是分步解…  相似文献   

16.
“份数”的概念是小学数学乘除、倍、分数、比和比例知识及解答一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教给学生用“份数”来分析解答一些较难的应用题的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且能使学生自觉地沟通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克服思维定势、生搬硬套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敏捷,增强其创新意识。例1少先队第一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天每人栽10棵树,实际栽树时有1人没有来,其他人仍然完成了小队计划。这样实际平均每天每人多栽了多少棵树?一般思路:(1)求出计划植树的棵数。(2)求实际的人数。(3)求实际平均每…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生对应用题望而生畏,其主要原因是不善于寻求正确的解题途径,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分解、组合,引发思路复合应用题是由几道有关的简单应用题组成,为了帮助学生搞清解题思路,教学时,可将一道复合应用题分解为几道有关的简单应用题,让学生分别解答后,再将其组合成一道复合应用题。在分解、组合的过程中,教师着意引发学生思考解题途径,从而为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学“向阳村种高粱140亩,种玉米的亩数是高粱亩数的3倍。种高粱和玉米共多少亩?”一类题时,可将该题分解为①向阳村种高粱140亩,种玉米的亩数是高粱的3倍,种玉米多少亩?②向阳村种高粱140亩,种玉米420亩,种高粱和玉米共多少亩?分别让学生解答后,再把这两个小题组合成  相似文献   

18.
[题目]某工人计划做一批零件,15天完成。如果每天多做6个,可提前3天完成。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要求这批零件的总个数,必须知道每天加工的个数和对应的天数。在这道题中,可以根据计划用“15天完成”、实际“提前3天完成”,求得实际用了15-3=12(天)。但是计划每天加工的个数却没有告诉我们,要想求  相似文献   

19.
于少青  李军 《山东教育》2002,(13):52-5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了让同学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学校给你们订做了新的校服,高兴吧?生:高兴。师:学校领导把做校服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服装厂。(出示一个服装加工厂的画面)(板书:一批校服,服装厂的甲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0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5天完成)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生:我认为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是把一批校服看作单位“1”,10天完成,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  相似文献   

20.
李含涵  郑乾图 《数学小灵通》2011,(4):F0004-F0004,5
玩具厂要生产某种玩具31800件,甲车间每天生产285件,乙车间每天比甲车间少生产40件。完成任务时,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多少件? “小灵通乐园”参考答案: 甲车间比乙车间多生产2400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