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比N还N”的比较级同语式具有简洁精练、和谐对称、语义鲜明、凸显强调等众多语用特征,常用于日常生活对话中,且出现频率日益增高,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采用语法—语用的双重转喻机制,对“比N还N”类比较级同语式进行研究,主要解释对这一比较级同语构式的转喻理解,并追根溯源探讨其传承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比N还N”比较级同语构式由“N是N”同语构式衍化而来,受“N是N”构式特征的压制,如名词形化以及描述项的确定性,同时部分传承了其句法特征,即语法转喻和语用转喻同时作用的双重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语法中,“S比N还A”是常式,“S比N还N”是变式。文章从构成成分、副词“还”的地位和语用效果等三方面论证了二者的异同。同时,也阐述了变式“S比N还N”之所以生命力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字母词“N”的语义、语用分析,认为“N”的意义发展很快,可概括为三个标记。除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外,其泛义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N”不仅在修辞上有特殊的作用,在语法上也具有一定的功用,填补了和“几”对举的空位。“N”已经发展成汉语词汇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雷 《考试周刊》2010,(24):41-43
近年来。“比罗密欧还罗密欧”、“比曹操还曹操”、“比阿Q还阿Q”之类的表达式很是流行。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式的流行。引起了语言研究的关注。因为它的特殊性不只是比较项和结论项是由同一个名词充当.还因为这个句式中后N由程度副词修饰。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与论述.基本上都是从句法、语义、修辞语用方面对句式的句法功能、语义上对N所指的不同、所用辞格和修辞效果、名词进入该句式的语义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分析。然而从语用和认知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比N还N"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变异用法,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所总结的变异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从语言与客观物理世界的关系看,"比N还N"组合的出现有深层的动因;从语言的外部因素来看,根据"比N还N"结构的变异情况,可以从社会因素、语体风格和交际参与者等三方面来考察"比N还N"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8.
"比N还N"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语用意义,但它又不符合传统语法,"还"是副词,其后需要形容词性的短语来做述语。我们运用构式语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此句式的理解机制,并认为"比N还N"是一个构式,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V+N动宾结构是汉英语普遍存在的语法结构,是动宾结构的组成部分。V+N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它表现在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各个方面。汉英语V+N动宾结构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动宾结构,揭示汉英语言的语法规律,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0.
“N的V”短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最后6年关于“N的V”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表明,研究不断采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如姚振武从共时,历时结合的角度对“N的V”的结构类型提出了新的看法;沈家煊,王冬梅,詹卫东运用了认知语法,配价语法的理论对“N的V”的构成作了深入的解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句法平面对中心语V的词性,“N的V”的句法功能性质,“N的V”的结构类型等的认识上,分歧并未消除,语义,语用平面的研究尚较薄弱。  相似文献   

11.
“S比N还N”作为一个突破常规的变式,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有关“S比N还N”的论述很多,有的涉及它的句式;有的涉及它的语用;有的涉及它的功能;有的涉及它的语义;有的涉及人类语言认知.文章主要从认知隐喻、认知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等三方面来阐述它们对“S比N还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比N还N”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口语和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语言句式,但该结构中前N和后N同名异性。前N体现的是它的概念意义,后N体现的是它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这些意义都是名词的性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语法构造的内在动因,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素影响的。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N的V”结构中的“的”字作用,并从认知语言中语言单位的象征性角度出发,探讨了“N的V”结构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14.
“N1+在+NPL+V+N2”可以分化为十个歧义类例。“在+NPL”可以专指N1、可以专指N2、也可以兼指N1和N2、还可以在某些语用场景下专指N2或兼指N1和N2。“在+NPL”指向N1时,表示的是N1的定点位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受V的影响;“在+NPL”指向N2时,可以表示N2的起点、终点或定点,这主要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N"这一结构虽然不符合现行的语法规范,但具有典型的语义特征、宽泛的语法功能和较高的语用价值,且在语言表达中,亦可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有着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去N”和“到N去”的实际语用情况。第一部分里有统计“去N”和“到N去”使用频率的表格;第二部分考察单用的“去N”和“到N去”的互易;第三部分考察由“去N”和“到N去”构成的连谓结构。文末有个结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常+N”在媒体和生活中纷纷亮相。对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看法:有些人认为“非常+N”是副词+名词结构;有些人认为“非常+N”结构中“非常”用的是“非同寻常”之义。本文从语法性质、语义指向、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一现象作试探性研究,认为“非常+N”是多义结构,它的出现和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教学观”决定整个课程教学目的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从而形成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从语言运用、语用分析、增强语感能力、用“语用观点”处理一些理论知识四个方面说明“语用教学观”对“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统摄作用。提出“符号与符号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内部的“概括语境”等语言教学方面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语用翻译的视角,在背景知识方面探讨了“文化补遗”在英汉翻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指出语用翻译中的“文化补遗”不仅能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而且还能传播文化,促进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20.
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的N2”指的是两个名词(N1、N2)“的”连接从而形成比喻关系的定中结构。从认知的角度看,该比喻不用明喻、暗喻、借喻格式,而用“N1的N2”形式,一方面反映了知觉结构优势与语言的经济、简约要求及人们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一方面与修辞主体的创作心理和修辞客体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此外,尽管表层结构相同,但N1为本体、N2为喻体的“N1的N2”在语例中占了绝对优势,反映了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方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