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或流俗的教育中,强调教。认为说和教无所不至,无所不能。一切教育目标都可借助教方的表述而实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把不需要教的东西,也努力转入教的领域、轨道或模型,不断地增加教的项目。这就形成了“教大于学”、以教为主的格局,学校不再是“学之校”而变形为“教之校”。其症结是对  相似文献   

2.
臻境乃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语文教育臻境,指的是语文教育中,通过最佳化的方式,获得最佳化的效果,形成最佳化的境界,可以而且应该从"教"、"学"、"教与学"趋之达成。教之臻境,乃"不教之教"之境;学之臻境,乃"学而时习"之境;教与学之臻境,乃"教学相长"之境。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自觉内省。语文教育,构建人之语言与精神,为了人之"需要"而出发,是其应然之选。"需要"视野下的文本观,强调从"教的需要"与"学  相似文献   

4.
"学高为师"这一命题原本应该包含好学、治学、博学三重意蕴,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只看到了博学,便以学问高低作为培养和考核教师的基本依据。这一认识错觉造成对教育本真的种种遮蔽:中小学教育表现出知识中心主义和教师霸权主义的倾向,教师教育异化为学问家取向的教育模式,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存在合法性受到挑战。不可否认"学高为师"之真,然而也不可无视"学高为师"之伪。只有去伪存真,才能真正认识到教师专业的特质。教师的专业责任不是给学生灌装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专业内核不是教学问而是教学生学。教师不一定要成为学科知识领域的学问家,但一定要成为在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之间建立联系的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学 习 了教 育部 基 础教育司《创建 以校 为本教 研制 度建 设基 地 项目 方案 》后 ,认 识 到 开 展 以 校 为 本 的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是 当 前 中 小 学 跟 上 教 育 发 展 形 势 ,不 断深 化 课 程改 革 的 最 具有 实 践 意 义的 研 究 活 动 ,是 提 高 一 所 学校 或 一 个学 区 教 育 整体 水 平 的 有效 举 措 。 为 此 ,笔 者 就 校 本教 研的 解 读与 实践 试 谈如 下见 地。 一 、 解析 校本 教 研内 涵 校本 教 研 是 在深 化 基 础 教育 课 程 改 革 的 背 景 下 ,以 促 进教 师 、学 生 和 学 校 发 展 为 目 的 ,…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思,召唤思的转向。存在论在教育中的到场,召唤教育哲学从"存在"的维度重新追问教育的本真存在。存在论的融入帮助教育先行从"教育存在""教育如何存在""教育存在着"这三个维度区分"教育是什么""教育如何是",以及"教育是着"的存在论意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育是什么",而在于"教育如何是"。在基础性建构方面,存在论的到场优先烛照出教育与世界的存在性关系,教育展开世界、实现世界,教育与世界相互召唤、相互照映,并相互贯通;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存在论揭示出教难于学,教的本质在于"让学"这一生存论教学观;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共属一体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成就、相互馈赠。"做一名教师仍然是件高尚的事",从而在共在、共栖的教育之境域中实现教育"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7.
正厦门市大同中学创办于1925年,校名源于《礼记》,体现了儒家"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也蕴含了孙中山所倡导的"世界大同"的理想。2002年著名校友童大林探望母校,回顾大同近八十年的发展史,欣然题词"诗之校"。"诗之校"以其追求教育的诗性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大同人的心声。一、"诗之校"的认识"诗之校"源于诗歌而超越诗歌,抽象到诗意,融合为诗性,是一种充满理想的教育精神追求。"诗之校"凸显本真、灵动、尚美的特征。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一向被视为决定素质教育之成败、新课改之成败和学校教育之成败的"最重要领域"。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教  相似文献   

9.
教学,顾名思义,指有教有学.在我国古代"教"与"学"常是独出现的.教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而学则为"效也","受人之教而效之也".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强调的是"民所施",即"教者"教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作为"下"的受教育者,所做的只能是"效也",就是仅仅效仿老师而已,受教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难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教学科研型农业大学,经历百余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山西农业大学形成了"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本文从分析"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重要涵义入手,阐述了农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及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农大精神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一生掌教上庠,对传统凋敝导致的现代教育之苦感同身受。方家公认,理想中的"大学"本该是人格教育的场所,如今却岌岌可危沦为职业训练营,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与教育处境仿佛一起落至"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的状态。21世纪人文教育如有可能,即在"事实"与"价值"从两分迈向融合。儒家之学素有情性教育的传统,儒教某处程度即可称为性情之教。唐君毅之学精髓例以精神性格胜出,道德与性情是其哲学架构两端所系,人格教育在其教育理念居于核心地位。情性之教首要体现为主体感通能力的开显与强度,情性之教是人格教育的源头与基始。重温唐学无疑能为对治今日教育弊端提供具体可见细腻可行的参照与提撕。  相似文献   

12.
曾庆成 《考试周刊》2013,(59):135-136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它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其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在新形势下,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主动树立新精神,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锐 《学子》2013,(7):67-68
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因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践行陶老的教育思想,树立"做数学"这种理念,将聋生当作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研兴校(教)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科研兴校(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多元功能,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走好科研兴校(教)的内涵发展之路,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普遍关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1992年9月21日笔者在《光明日报》上撰文"科研兴教论",提出"振兴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科研兴校是教育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成功之路"的命题。为了扩大共识,笔者于1996年在《教育研究》第3期又发表了题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教育的论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对于"教"与"学"的行为主体也作了具体的相关阐释。解读《学记》,从相关内容的论述中可知,教师和学生既是"教"的行为主体,同时也是"学"的行为主体,是一个个体的两种行为,而不能将"教"与"学"的行为主体割裂开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相长"和"长善救失"中"教"与"学"的行为主体的分析,以改变以往人们对于"教师是教的行为主体,学生是学的行为主体"的局限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探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策略,并对"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成效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走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教师只要做到平等的爱每一位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从"教我做、教我学"走向"我要做、我会学",教育过程就会轻松愉快,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学习、反思、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中 对 " 管 理 " 一 词 是 这 样 解 释 的 : 负 责 某 项 工 作 , 使 之 顺 利 进 行 。 校 长 作 为 学 校 的 直 接 领 导 者 , 其 职 责 同 样 在 于 使 学 校 能 够 顺 利 、 健 康 、 有 计 划 地 向 前 发 展 。 常 言 道 , 一 位 好 的 校 长 等 于 一 所 好 学 校 。 做 一 名 好 校 长 , 同 样 是 一 门 科 学 , 一 门 艺 术 。 本 人 也 是 校 长 , 其 中 甘 苦 , 体 会 颇 深 。   一 、 敢 决 策 , 勇 承 担   学 校 是 国 家 教 育 方 针 的 具 体 实 施 场 所 , 其 办 学 方 向 、 办…  相似文献   

19.
家校"和合文化"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学校革新旧习、创生新态,积极探索从"合力"到"合智""合心"、从"赞助"到"支助""自助"的转型机制,紧紧围绕"学为中心"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和沟通系统,让"家学"走出传统的家族式世代传习之谷,改纵向传习为横向助学,通过家长本身或者关联性资源,惠及学校之学,并逐渐向有设计的深度学习领域进军,同时孕育家校沟通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天津教育》2012,(5):73-74
弘文励教,让教育充满绿色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小学于1985年伴随着万新村住宅区的兴建而诞生,瞻望河东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几代"香小人"怀着浓浓的爱校之情、悠悠的强校之梦,辛勤耕耘,弘文励教,演绎着教育者的执著与坚毅。香山道小学共有总校、分校两个校区,总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