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归乡     
揉揉疲惫的眼,身子随着大巴车的起伏而晃动.离家乡越来越近,轻声一笑,为自己的疯狂.也许是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单调,竟出奇地想念家乡,于是便独自踏上了这次归乡之旅. 站立村口,看着附近一群孩子无忧无虑地嬉戏,心瞬间变得宁静.远处,几家人的屋顶上飘起几缕薄烟,为村庄平添了几分神秘.  相似文献   

3.
归乡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  相似文献   

4.
归乡记     
<正>山里的太阳西沉要早一些。太阳一落,整个小山村就进入一种蓝色调的氛围,宁静且清凉,小溪流淌,鸡鸭归窝。抬头,天边还有一抹晚霞。四面青山里的鸟叫声则更清晰了。泰安,浙江常山县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此村由对坞与安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来,村名取自两村古名“泰川”和“安川”的第一个字。  相似文献   

5.
踏雪归乡     
<正>a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年的香气就像一道岁月里的密码,折叠在二十四节气的夹缝中,尘封于十二月的窖缸底部,寒风凛冽的腊月,它被纷飞的大雪撩拨,封条瞬间风化。千里冰封也封不住的香气将基因里的密码激活,人们骚动不安,所有的指向都是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6.
离乡与归乡     
人生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离乡与归乡。离乡与归乡总是结伴而行的,泰戈尔心中的"异乡人"也许正是他心中的"故乡"。游子远行,为的是追求心中的理想,而世事并非总是风调雨顺,一马平川。在遭遇寂寞、适逢挫折时,不免又惦念起故乡。月上柳梢,又总易勾起人丝丝愁绪,待  相似文献   

7.
何处是归乡     
一个问题据调查,上海啃老族近80%,这些不在读书的未婚子女需要父母给予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其他地区亦无甚差别。而最近又据报道,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老龄化将是社会一个沉重的压力。这边厢俊男靓女们在家啃老,那边厢老头老太们在家养老,这两边一挤压,俺们泱泱中华往哪里躲去。高校出身的啃老族  相似文献   

8.
一步、两步,步步都在向家乡靠近; 一声、两声,声声都是家乡的呼唤。要回到久别的故乡了。这一次回来,我将永远在家乡了。我要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成长。每每想到这,我总感觉有一双沉重而又满含期望的眼睛在盯着我,那是父亲——一位从事三十多年小学教育的教师的眼睛。离开父亲已近三年。记得离别时,他老人家用他那深沉的目光,满吐着悲戚,似乎在说:“学好后,你一定要回来,波儿。”  相似文献   

9.
香港《亚洲新闻》周刊载文说,中国留学生归国已由潺潺溪流形成浪潮。文章说,多年来,很多留学生选择在海外生活。但近年来,由于中国搞市场经济,宽松的环境,尤其是正在等待他们的创业机会,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他们引以为荣的国家,一些学生感到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股爱国热...  相似文献   

10.
大马哈鱼的学名叫作鲑鱼,是一种典型的洄游鱼类,在我国乌苏里江可以看到。大马哈鱼长得很漂亮,一对美丽的大眼睛,一张大嘴,全身银白色,身材匀称。每年到秋天,它们便成双成对结伴而行,浩浩荡荡地向它们思念的故乡挺进。说实在的,它们的旅行是艰苦的。据科学家统计,大马哈鱼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逆水而上,遇到浅滩一冲就过。它们一路上不休息,不进食,顶风破浪,一鼓作气地游回故乡。当几千千米的旅程结束后,原来长得俊美的大马哈鱼已变得面目皆非了。雄性大马哈鱼的背部已高高隆起,上、下颌变成了钩状,牙齿也变得又大又长,…  相似文献   

11.
赫尔曼·黑塞笔下的佩特·卡蒙晋德含着对生存的深刻苦恼以及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敏锐怀疑,一面走向故乡,一面彷徨,极力追寻心灵的生存路径。佩特在异乡旅途的人情世故中经受历练,在探索精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打破闯天地的幻想,构建爱世人的信仰,最后重归故乡的怀抱,在那找到了身体和心灵的归属之地。《乡愁》将佩特刻画成一个身心无处安放的流浪者,和其他居无定所的人不同的是,佩特一直拥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怀抱着积极的态度找寻最合适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12.
根据苏轼的归乡词来研究苏轼的归乡情结。首先,苏轼的坎坷经历可分为五个时期:签判凤翔时期、通守杭州时期、密徐湖时期、贬居黄州时期、晚年时期。其中黄州时期为苏轼的归乡情结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形成的阶段。根据这五个时期的归乡词,总结出各个时期归乡情结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比展现出苏轼归乡情结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由五代入宋的徐铉的送别诗打破了晚唐以来许浑等人模式化、机械化写作的模式,立足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借送别他人之际,诉说自己的归乡之意、思乡之情。徐铉的归乡之思,更多的是他无奈之情的流露。他已将故乡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地域范围、乡土亲情层面上的思乡,更多的是寻求精神领域的一种寄托,包含了更多的寻根意蕴。  相似文献   

14.
在一条通往乡间的马路上,五辆柴车满载典籍迤逦而行,路人驻足观望,惊叹不已——这便是清代《大司寇新城王公载书图》中所描绘的情景。王大司寇就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康熙四十年(701年)四月,刑部尚书王士祯上疏请假回山东新城(今桓台)老家迁葬父母。康熙准假五个月,并命吏部悬缺以待,要王士祯事毕即返朝复任。五个月无案牍之劳神,按说可乘机好好放松放松了,可是‘无声色货利之嗜’的王士祯却嗜好读书,即使回乡治葬,也要带上满车满车的书籍。正是‘归田行李书五车,还朝行李书五车。萧然囊箧无长物,道傍观者争叹嗟。’据说王士祯公余只有四件事——淘书、抄书、读书、写书。他家是齐东望族,先世遗书不少,然而兵火后散失过半。王士祯自走上仕途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末北岛移居国外后,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主题发生了巨大变化,曾被其极力批判的“故乡”成为他唯一的精神避难所。但是,他的“归乡”之梦在直面历史现实之时却深陷“迷途”困境。欲归而不能所引发的焦虑和困窘不仅构成诗人精神世界的主要矛盾,而且幻化成为诗歌创作的情感兰旋律。  相似文献   

16.
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寄寓着浓郁悲凉的“归乡情结”,这可能囿于作者灵魂深处“归乡情结”的缠绕,亦或源于作者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漂泊之苦与身世落魄之悲凉,又或许源于作者对精神家园迷失的困惑与寻找理想出路的迷茫。鲁迅的小说《故乡》亦是如此,其字里行间渗透的“归乡情结”确乎是颇有性味的题旨。  相似文献   

17.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18.
没有路的路     
墨西哥城是世界上交通最拥挤的都市。当初政府决定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公路以缓解行路难。但当干线公路由原来的8条增加到14条时,道路反而显得越来越拥挤。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靠金吃金致富的您听说过吗?家住江西省樟树市工商银行宿舍的职高生唐银花就是靠金吃金走上了致富路的。说起怎样靠金吃金,唐银花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相似文献   

20.
路啊路     
听人说,那儿是一条路,是一条悬崖上的路。那儿有石峭,那儿有深谷,那儿有豺狼虎豹……听人说,那儿是一条通往那座神秘传说的金山的路!还听人说,那儿是一条路,是一条通向天堂、通往地狱的路……啊!那路,好绵长,好神秘!脚底有路,岁月有路。有那么一天,就那么几个不信邪的人,带着镰刀火种,挖掘铣刨,带着野蛮与无知,开始了在那路上艰难的跋涉。岁月的沧桑如刀刻般印在他们那似乎兴奋,又似乎沮丧的脸上……“爸爸,等等我!”稚嫩的童音穿过山谷,在那路上萦绕、颤动……“儿啊,娘等你归,死而瞑目……”风霜来了又去,枫叶红了又红,可怜的孩子蹒珊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