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钦州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掌握了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现状和特点,为改进学院的各项体育卫生工作,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畲族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畲汉两民族女大学生的体质差异,随机选取丽水学院在校畲族女大学生204人和汉族女大学生136人进行体质测试,结果表明:畲族女大学生的舒张压比汉族女大学生高,其肺活量、肺活量体质量指数明显比汉族女大学生大。  相似文献   

3.
卢澎涛 《考试周刊》2010,(17):150-151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新乡市在校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引导女大学生进行科学体育消费的合理建议,对有效增进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促进女性体育活动体育消费行为的开展与实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昕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6):118-122
采用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分析大连市14所高校151146名大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运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大连市7所高校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男、女大学生共662人调查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研究认为: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良,整体上大二和大三体质较好。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普遍,态度不够积极。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出强化管理者的态度和教师的责任意识;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快体育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在校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所有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校体育视角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不到位、体育教学保障措施不完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的缺失、体育课教学效果较差等都是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高校近四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近四年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平均不良并继续下降,且依旧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因此,提出营造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完善有利于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多元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提高有利于改进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体育师资的专业素质等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读大学生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调查,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每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m、800m(女)和1000m(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和引体向上(男)的体质测量比对,了解和认识该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对测试结果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对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和发展对策,完善不足,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资料分析法,对玉林师院18-22岁城乡女生的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和同校1995年同龄女生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是:玉林师院女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处中国中等水平,身体形态、身体功能与1995年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身体素质显著下降,整体上女大学生体质下降。建议有关部门应重视女大学生体质问题,女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体育意识,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柔力球和瑜伽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以及两种身体练习方法的异同点,通过文献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2周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柔力球和瑜伽练习对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都有明显的作用,但两者各有侧重点,瑜伽比柔力球更能满足女大学生的身心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现代大学永恒的主题。建设大学文化,既是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又是办好现代化大学的时代要求。须始终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本质,创造性地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平原 《教育学报》2005,1(1):58-67
大学排行榜的好坏,取决于评价标准的设计、统计数据的方式以及具体操作是否严谨。大学评价不能重“物”轻“人”。对于“大学精神”,我认为没有凝定不变的东西,也不相信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十几万人近百年的努力,有关讨论是“可爱”而“不可信”的,而我宁愿把这种讨论转化为讲述“大学故事”。校园里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一代代师生的选择、淘洗和再创造,以活灵活现的形式,不断传承并塑造着大学精神。它同样可以成为大学史乃至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教授是大学故事中的主体,如何实现古人“从游”之义,坚守与自己身份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经得住金钱和名位的诱惑,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必须回到“尊师重道”上来,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理解、接纳和转化中,重建师生关系,重塑教授形象。  相似文献   

13.
"大学人文"和"大学文学"不能取代大学语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用“大学人文”和“大学文学”取代大学语文的意见,笔者认为不可取。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多年来从教材研究到教学实践都已有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总结这些经验,提升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大学是一个聚集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教师、学生、政府、捐赠者等利益相关者都与大学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这些关系需要一些规范来进行整合。因此,大学法令可以看作大学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规则,其活动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大学法令能够降低大学的治理成本,保障大学自治所必须的分散决策。由于大学法令是由国家制定,超脱于大学之外,因此大学法令是大学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提高大学水平的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大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要办三型(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四力(即贡献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强的大学(即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五强人才)。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大学只有不断地通过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大师引领等发展途径,才能孕育出大学之精神并使之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章程,在一所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是纲领性的,是层次最高的。自2012年初,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制定各自的章程以来,对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毋庸置疑,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学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章程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等,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转变之中,文化个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为了迅速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健全以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内涵的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文化及大学文化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文化是特定群体的生活样式,而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长期传承与积淀的结晶,是学校个性的集中体现。本文对大学文化,大学文化传统的内涵和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大学文化的育人特色,并提出当前构建大学先进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 2 0世纪 4 0年代的兰州大学就筹建了甘肃省乃至西北的第一批生命科学的学科点——“国立兰州大学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 195 1年 ,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合并为兰州大学生物系。经过 5 0年坚持不懈的建设 ,兰州大学生物系已逐渐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生命科学教学、科研的基地和中心。对促进甘肃和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并在全国确立了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领先地位。 1999年 ,为适应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原兰州大学生物系、教育部直属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