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组建高效运作的大学生科技团队,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举措,并在机械工程学院进行了实践,建立了导师指导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模式,构建健全大学生科技创作平台,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良好的沟通机制与激励机制,有效进行了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学生在大学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训练他们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教师的专业教学,结合团队的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3.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对河南省6所高校生物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的调查显示,我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可利用时间少,知识储备不足,教师指导乏力,学校保障力度不够,导致效果不佳。为此,要树立人人参与创新的价值观,营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激励机制,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比较,分析发现当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和长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问题。借鉴国外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着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梯队建设,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有步骤有序地推进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牵引,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相融合,把以竞赛为目的变为以竞赛为手段,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问题。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运行模式和激励机制,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建立科学合理、完善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是创新基地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创新基地的领导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服务保障机制、成果评审机制、引导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论述基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制度4方面,说明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前提.从设立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制度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3方面论述了健全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证,以及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利用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对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是高校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标尺。但目前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符合市场需求者少,企业对高校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应完善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沟通机制;积极调动企业参与高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全方位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构建多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推进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如何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多模块、多层次对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进行了探索,强调应加速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增加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通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通过完善学生的科技活动激励机制,提出了面向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开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心理学领域中的激励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析了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包括激励方式缺乏变化、激励内容太过笼统、激励时机拿捏不准、激励机制运行不公等,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前,并没有充分研究相关激励理论在创业活动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并未体现创新性与科学性,资源整合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为此,文章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必须建构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应遵守的原则,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思路,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应处理好科技创新活动与教育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活动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应注重培育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等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汇聚起科技界强大力量。《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应处理好科技创新活动与教育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活动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应注重培育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等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化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化工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应该以专业特点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激励机制为手段,立足于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因材施教,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化工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国际联合实验室具有软件、硬件、激励机制3个持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为例,具体介绍了发挥国际联合实验室的优势,通过3个阶段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加强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各高校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载体,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本科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全体师生的共识,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高校应立足优势学科,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做好项层设计,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开展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需求。解释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工作者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全体师生的共识,中医药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同时应立足中医院校特色,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依托学科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切入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切入点,通过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浓厚学校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舞台;建立激励机制,设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药学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振兴我国的医药事业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院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以利于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活动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