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祁希慧十一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的研究,分析其赛前训练周期安排、训练强度及负荷的特征,探寻女子举重大级别赛前训练的规律,为今后的训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模式及训练负荷.主要结论:国家女举在备战大赛前的训练期时间较长,在周期划分上包括基础训练期、强度训练期和赛前准备期三个阶段;围绕“高强度、小负荷、快节奏”的基本模式,以专项技术动作、半技术动作和辅助项目训练为手段展开训练,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各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均遵循“两大一小”的起伏变化,周训练负荷节奏呈现出两段式和阶梯式两种变换形式,且以量的增长为主;赛前最后四周,通过保持负荷量、提高负荷强度或递减负荷量、保持负荷强度的方式,提高强度,降低量度,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3.
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是赛前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形成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充分准备,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而赛前训练是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由于对象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水平、技术、身体情况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调研重点,对山东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进行调研.研究表明: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大、中、小级别在赛前抓举训练强度上具有相似性,除第四周外,最高强度不低于95%,强度组数距比赛日越近,试举的强度与组教下减越明显;赛前挺举强度在95%以内;中、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耐强度优于大级别,耐强度组数也优于大级别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以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切入点,探究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特征,总结其赛前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整理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跳高赛前训练理论。通过实地调查胡麟鹏、陆佳雯、刘肼毅、邵雨琪四名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情况,深入访谈跳高训练方面专家,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的力量和速度训练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大强度技术训练为主,第三个阶段以中等强度的速度节奏跑以及技术模仿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7.
陈勇 《福建体育科技》2015,(1):28-31,40
为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邓薇赛前备战训练,从训练学角度探讨赛前训练规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索赛前训练研究热点,结合邓薇赛前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对举重项目赛前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邓薇赛前训练特点为:赛前训练阶段持续6周,最高训练量出现在第3、4周,第5周开始减量幅度较为明显,每周内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训练强度分布有明显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是要在思想上、技术上和心理上作好比赛的准备,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争取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所以,只有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创造较为理想的成绩。1 科学地确定第一次试举的重量 这个工作应在赛前1-2个月内进行(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和表现,倾听同队、同组教练员、运动员的意见)。一般来说,起举重量应比本人最高成绩少5-7.5kg,甚至10kg或更多一些。对青少年新手还要有意识地压低起举总量,使  相似文献   

9.
赵鹏 《体育科研》2013,(5):67-71
目的:对国家男子举重队重点队员在2012中国举重锦标赛(奥运选拔赛)和奥运备战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总结现有的赛前训练的模式,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男子举重队2012年奥运选拔赛和备战奥运的赛前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5个重点级别,6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奥运选拔赛前的训练模式为赛前第2周训练强度和负荷达到最大,之后训练强度和量缓慢降低。奥运备战赛前的训练模式是大强度大负荷周与小强度小负荷周交替出现,总体呈下降趋势。选拔赛的赛前模式优于奥运备战的赛前训练模式。结论:两次赛前训练结果比较发现,锦标赛赛前训练模式优于奥运备战赛前训练;训练强度起始较大随后缓慢下降,整体训练负荷较稳定的训练可以保持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的生理机能的稳定,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增强竞技状态;强度中等、训练负荷较大且整体训练量呈波动趋势的训练易于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引起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赛前竞技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都渴望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但在实际比赛中,尤其是在大赛上,由于心理上的因素,造成比赛中失利的克拉克现象屡见不鲜,这方面大概许多运动员和教练都有过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例分析,论述了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阐明了运动员要在比赛时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合理调整赛前训练的时间内容、量、强度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安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前训练的好与坏,训练安排是否得当,将直接决定比赛的结果,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要在思想上、体能上、专项技术上和心理方面作好比赛的准备,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能力,力争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身体的各部位肌肉力量,尽可能有效的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成绩。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及安排尤为重要,因为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肌肉能力相对薄弱;专项技术不够成熟;身体机能变化较大;心理因素不稳定等特点。根据自己多年对女子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对赛前训练及安排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探讨。1确定赛前的训练时间,要因人而异,要考虑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贾超风的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前一个月的素质训练和在2015年中国北京国际马拉松中贾超风取得的个人最好成绩的比赛前的一个月的素质训练分析,通过这两次比赛前一个月的素质训练对比,分析,发现在这两次比赛前的素质训练中的训练强度有一定的差距,相对而言取得的成绩也有一定的差距.而本文的目的 就是希望为甘肃省大学生的赛前素质训练分析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甘肃地区的女子马拉松能够采用科学的赛前训练,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我国国家女子水球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机能变化的规律,利用晨脉、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指标对国家女子水球队13人进行身体机能状况的监控。结果显示:HB的变化值在130g/L-138g/L范围内,接近理想的血红蛋白水平;BUN在5.8mmol/l以下;CK在标准范围内;睾酮在34.1ng/dl-42.0ng/dl范围内;皮质醇在21.4ug/dl-22.4ug/dl。  相似文献   

15.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女子5000米项目金牌获得者山东省中长跑运动员姜晓丽的赛前训练阶段划分、训练内容安排、训练计划的实施及恢复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山东省中长跑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训练规律,提出我国中长跑项目的赛前训练方案:坚持从实战出发划分赛前训练时间,重视多种手段的恢复性训练,以专项素质训练为主,突出速度耐力与冲刺能力及速度力量的训练,及时发现并消除运动员机体与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7.
罗彬 《体育科技》2003,24(3):15-17
赛前训练控制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之一 ,对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女子10 0m栏铜牌获得者曾小玲的赛前训练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个人特点 ,采用大赛前六周训练控制 ,赛前安排时间较长 ,减少运动量 ,降低专项强度 ,大幅度减少机体总的负荷量 ,结果在 2 0 0 1年第九届全运会上跑出了 12″91的好成绩 ,一年时间提高 0 .5 6s ,取得女子 10 0m栏季军。  相似文献   

18.
赛前心理训练方法应根据心理训练的一般原理,结合运动员心理特征去探讨,在我多年运动的实践中,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男子拳击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对安徽省男子拳击队8名参加2013年全国运动会决赛的运动员进行连续6周的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控。结果显示:1)安徽男子拳击运动员在本次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初期逐渐下降,中期明显回升,出发前达到最高水平;2)血尿素从第2周到第5周与第1周相比均有升高,每周变化幅度不大,赛前最后1周调整至较低水平;3)血清肌酸激酶在第3周和第5周出现两个高峰,呈"双峰"状态,赛前最后1周下降至平均水平;4)血清睾酮随运动负荷的变化呈阶段性变化,赛前最后1周回升到较高水平;5)每个优秀拳击运动员反应运动负荷和疲劳的各项指标波动范围各不相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在进行具体评价时建立个人正常值参照系,训练和比赛中可进行比对,更客观地判断个体机能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训练的发展趋势及赛前训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现代训练发展趋势1、现代训练周期理论的变化中国的竞技体育受苏联的影响很深,不仅仅是在体制、机制上,在训练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手段上也多是沿袭苏联的训练理论和模式。以往的周期训练理论将一年分为三大周期,即准备期、比赛期和调整期。现代的周期训练理论要把一年划成若干个周期进行安排,双周期、三周期,甚至是多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