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家媒体的大考比武之时.但年年开会年年报.往往难以出新.有的记更是发出“两会报道创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尽管存在困难.但媒体的报道还是每年都有新花样.让受众感觉每年都有新看点.这也是媒体对社会应尽的职责。 “两会”闭幕了.并不意味着“两会”报道就此终结了.记要做有心人.开创“后两会”报道的新天地。[编按]  相似文献   

4.
“两会”报道与地方特色——五家地方党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全国“两会”,对地方报纸而言并无一定之规,这就给了各报以较大的发挥空间。但话虽如此,怎样做到既充分传播两会主要内容,又照顾到地方读者的特殊需求;既突出两会报道,又在重要版面给...  相似文献   

5.
程萍  刘星 《新闻世界》2010,(11):32-33
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级党报年度新闻报道当中极具分量的一个环节。在两会期间,党报作为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肩负着信息首发、舆论引导的职责与使命。而各级党报由于级别、地区的差异,往往呈现出各自的报道特点,以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选择《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党报的代表,《安徽日报》作为地方党报的代表,分别从二者报道量、特刊或专栏设置量、评论报道以及图片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2010年两会报道中,中央与地方党报的不同报道特色,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深入的准备是做好深度报道的前提 深度报道一般主题重大,与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这些重要的方针、政策仅靠记有限的记忆显然不行,需要我们翻阅大量的有关资料。这一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对新闻事件加深理解的过程。只有吃透了政策,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准确地把握新闻价值,才能扩展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樊霞 《新闻爱好者》2006,(4S):22-22
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深度报道抢夺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独家新闻资源。如何运用独特的手法去表现深度报道的主题,争取吸引更多读的眼球成了各家媒体努力创新的方向。在众多的表现方式中,新闻故事化的操作手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成为平面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优势所在,因此,研究新闻“故事化”的恰当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今 年3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 ,提出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决定 ,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 ,得民心、顺民意。国内外媒体盛赞这一举措是扑面而来的政坛新风 ,而新闻媒体自身也在这个春天迎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机缘。会议新闻报道 ,是媒体最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报道多了 ,读者有意见 ,直接影响报纸的发行量 ;报道少了 ,又不能及时将领导机关的决策及时传播出去 ,引起有关部门及领导的不满意。使媒体处在两难的夹缝之中。因此 ,改进会议新闻报道 ,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点之一。会议报道过滥…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一天,老家农村一位远房亲戚向我反映一件当地执法部门执法违法的事情,说他有精神病的儿子因为在一起民事冲突中打了乡村干部,被当地执法机关当作“村霸”送进了监狱,在监狱关了一年多,结果病情加重不得不又脚镣手铐地遣送回家。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两会"年年开,年年有新意。尽管它的形式基本不变,但它的内容每年都不一样。作为一个地方媒体记者,我已经是连续十二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了。每参加一次,总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而今年的全国"两会"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则是两个字:那就是"开放"!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已于半个月前胜利闭幕,在这次盛会上,浙江电视台派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两会”报道阵容,向观众播报了大量新鲜有效的“两会”新闻,充分显示了浙江电视台的大台风范,不愧为省级台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1日至14日,是我连续第三次采访全国“两会”。这一次与前两次都不同:前两次我是单纯采访政协会,而这一次,则是兼顾。重庆晨报4名采访全国“两会”的记者中,3名是文字记者。按照分工安排,我的同事赵君辉和谢夷,分别采访人代会和政协会。我呢,两边跑。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报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党报新闻报道面临新的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办报眼光向上,重“眼色”,轻“脸色”。在领导和读者之间,党报考虑更多的是让领导满意,对领导的“眼色”颇为注意,对  相似文献   

15.
地市党报如何唱好全国“两会”这台戏,让“两会”报道变得可读可亲,使读者喜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刊曾于今年第四期发表过李希光教授《重塑新闻文风》一文,对当前一些报刊僵硬呆滞的文风提出尖锐批评。本期发表胡衬春的《会议报道矛盾论》、张全的《领导活动报道的创新六法》,探讨当前对新闻文风的改进。两相对照,相信读者会大有所获。  相似文献   

17.
培植新闻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成为西方大众传媒流行的报道方式和常用的新闻再现技巧。由于西方新闻界对这一方法的探索一直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加上“培植新闻”与我们所忌讳的“制造新闻”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人们始终对此有所顾虑,也就很少有人去“碰它”和  相似文献   

18.
陈剑文  周芳 《新闻前哨》2002,(12):14-15
2001年8月26日,《湖北日报》推出了一组报道:围绕襄樊监狱服刑人员王树祥一步步成为辞书纠错行家的事例,刊发了消息《一份生动的维护人权记录》、通讯《新生的脚步》和法学专家访谈《“王树祥案例”是维护人权的例证》。这一组独家的、特别视角的报道一经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大反响,法学专业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管教干部纷纷发表看法,省监狱局局长也约见记者。为此,记者又围绕这一案例采写了4篇《“王树祥案例”纵横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报道。《湖北日报》评报专家撰文评价这组报道时称,它无异于中国一部真实…  相似文献   

19.
郝莹 《新闻三昧》2004,(8):25-25
2004年的两会报道前夕,我报报社领导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搞好两会报道。副总编辑王秋和说,加强新闻策划是我们办好报纸的根本,要提高报道质量就从改进“两会”报道开始。为此,围绕“两会”报道,报社抽调骨干,成立了策划组、编辑组、采访组,集中智力提出了16个“热门话题”。这些题目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家感到能出彩,有戏。  相似文献   

20.
晚报宣传人大、政协“两会”,是每年年初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既要让领导满意,又让群众满意,难度确实很大,需要采编人员齐心协力,讲政治,也讲技巧;讲原则,也讲灵活;讲传统,也讲创新,那么,晚报怎样改革“两会”报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