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挽”法运用到诗文中,显示出“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前后跌宕而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与众翰林学士起饮酒,并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庆贺“鸡年”。朱元璋开头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听罢无不侧身窃笑。少顷,朱元璋续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众人昕,不禁肃然起敬,拍案叫绝。朱元璋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他用了“逆挽”法。诗的一、二句蓄势兴波,是“纵”,是“抑”;三、四句笔锋妙转,平地起峰峦,是“擒”,是“扬”。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化平为奇,更俗为新,使人感到心灵的震动分外巨大,朱元璋那种摧毁旧王朝、开  相似文献   

2.
张晓耕 《学语文》2013,(6):60-60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写文章讲究曲笔,力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情节曲折,迭宕起伏,才会给人峰回路转的美感。自古像这样的写作趣话很多。  相似文献   

3.
“较喻”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与一般的比喻不同之处是:一般的比喻总是将甲物喻乙物,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较喻则是将甲物与乙物相比较,从而相喻,即在比较中进行比喻,不是说甲物象乙物,而是说甲物不如乙物,或甲物胜过了乙物。这种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用语也较简洁,通过比较而进行比喻,比喻的结果,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玉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的物品,比对金银的崇拜更有内涵,更有美意,这种古已有之的玉情结很值得人们去研究,这对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人所用很有意义。古代文人作品是玉情结的载体之一,研究古代诗文可以知道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玉所代表的意义。玉不仅寄寓着人的美德、人对生命永恒的期望,更表明了人们对和谐生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以古今大量典型性的诗人为例,论证了诗中的“眼”-关键的字、词、句、段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指出它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揣摩,让人玩味,为诗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使之富有无穷的魅力。它就象人的眼睛一样,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为诗增添韵味无穷的亮点和美丽,使整个篇章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风采,获得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宋代无名和尚《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是非到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东晋陶渊明《春夏秋冬》:“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古代诗文中的“飞鸟”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茹 《学语文》2006,(1):32-32
在中国古代诗文作品中比比皆是的飞鸟意象,由最初触物比兴发展到直接寄托宇宙人生的思索、理想抱负的追求、离愁别绪的慨叹,其同映射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深情、浪漫和灵动。  相似文献   

8.
诗歌创作是由字而句,由句成章的,所以,诗法分字法、句法和章法。三者中,章法为重,次为句法、字法。章法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它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式。凡诗不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所谓起承转合,就是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旬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但“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所以章法的变化又尤为重要。李东阳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纵观古诗词,章法的灵动中逆挽句法可占首位。  相似文献   

9.
浅谈阅读理解中的“意逆”四川省崇庆县怀远中学曹诚一、何谓“意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一个“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情节,写的是黛玉在和宝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分手后,正欲回房,走到梨香院角,忽听见那十二个女孩子在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  相似文献   

10.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作为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它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阅读古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蒙太奇”笔法。如晚唐诗人温庭筠写过一首《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三、四两句不着一个动词,仅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通过“镜头”的连接、组合,便勾勒出一个春寒料峭的山村晨景画面:月光下,听…  相似文献   

11.
点眼,是作诗的重要功力之一。它可以使全篇增色,画龙点睛,可以使壁龙飞天。写诗点睛,可以使诗篇不胫而走,发挥更大的艺术魅力,放出灿烂的艺术光辉。本文透过名家诗文介绍诗眼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中涉及二十四节气的诗文有很多,其中主要反映的内容便是和农业劳动、生活生产有关。这些诗文主要阐释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展现出我国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对二十四节气主题诗文进行赏析,凸显了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的不可估量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诗文诵读教学“本土化”策略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是“诗词之乡”,从北流的丰厚文化积淀这一本土资源出发,把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与本土诗词文化相结合,既体现了追求“爱国爱乡”的核心价值,又体现了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典诗文诵读的“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管理”虽然是一个词语,但学校的管理工作按其特点和方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管”与“理”,这是功能有着明显区别的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管理”虽然是一个词语 ,但学校的管理工作按其特点和方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管”与“理” ,这是功能有着明显区别的两项工作。“管”是一种约束 ,就是用制度、规范来约束师生的行为 ,将其行为予以定向 ,学校提供什么、禁止什么都有明文规定 ,这些规定清楚地显示出领导的管理意图与目标追求 ,如果学校上下对此都十分明确 ,那么学校的工作就容易协调一致 ,顺利开展。“管”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定出合理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各项规章应力求配套和便于操作。这项工作可按性质和特点的不同由各部门拿出初步方案 ,然后由学校予…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中的“暗礁“是偏义复词,往往给初学古诗文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它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起构词的陪衬作用。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国家“,词素虽由“国“跟“家“组成,但是已经没有  相似文献   

17.
这是名诗人徐志摩1923年10月30日写下的《沪杭车上》,诗以极为简洁的字再现了匆匆时光的形影、身姿,告诫人们时光易逝须珍惜,催人奋进!全诗78字,其中“一”字就有“七”个之多,连连运用,却没有让人感到丝毫厌烦,反而给人以用词别致,一气呵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赵继发 《语文知识》2003,(12):21-22
“结发”这个词在古代诗文中经常用来代指“结婚”,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杜甫《新婚别》:“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剪灯余语·长安夜行录》:“自从结发共糟糠,长能举案共薇蕨。”白居易《太行路》:“与君结发未五载,忽从牛女为参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文学史上“化出”现象进行了探索性的讨论。既不赞同写诗为文必须“字字有来历出处”的以博事为能,又不同意对前人名句“化出”的否定。它不同于“蹈袭”,认为“化出”乃是作家们景境相类、情思相似的势有必然,是创新的一个分支。虽然“化出”的字面近似,而实则另有其新意。“化出”的精要在于自出机杼,若出诸已。文中归纳出“化出”的八种类型,指出了其新意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杨华祥 《学语文》2013,(5):22-23
文本阅读,是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碰撞和共鸣的过程,是学生与阅读对象思想和情感沟通、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过度强调课堂的活跃,会削弱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与思想投入,使之无法获得个性化的深刻阅读体验。特别是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对其细致品味与揣摩,需要在静思默想中获得体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