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需要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育人等方面出发,探索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开展党史学习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努力探索新方法和新路径.将党史中所包含的革命精神、育人功能、价值内涵与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可以实现党史学习融合专业育人,党史学习融合思政育人,党史学习融合实践育人的创新发展,助推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化、成果化.  相似文献   

3.
理想信念是大学思政的关键性内容,其涉及生活、职业、道德、社会等多个领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建设对于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故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学思政教育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对策,以期充分发挥大学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和为大学生今后的人生方向提供科学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师一般能力的特点,从提炼名师育人智慧、解读教师专业标准和回应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三个方面,遵循案例归纳与理论演绎相结合、育人过程与结果相统一以及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建构了教师一般育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情怀感染能力、教师人格示范能力、教育过程引导能力3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分解为敬业精神、理想信念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121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这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同构性。科学厘清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中需要加强改进的空间,深入探究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优化路径,对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效具有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至关重要.通过阐述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从改革育人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汇聚育人力量、融合育人阵地四个方面,对构...  相似文献   

7.
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精神指引。迈入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关注的问题。要切实提高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思想来源,让青年明确“信什么”的问题。新时代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体现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方面。要凸显价值,须从引领青年知行统一,打造“三全”育人格局,把握青年群体异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四方面构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以广西某初中学校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状况及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存在价值观迷失、品德行为偏差、心理障碍突出等问题,这与学校"重智轻德"的功利性教育理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合理性、教育对象泛化、思想品德教师的缺乏与非专业性无不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教育理念、整合多方力量、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提升留守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本文作者认为以德育人的着眼点应放在思想道德启蒙教育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上。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理想信念之“钙”,才能认同并根植于乡土文化,才能扎根乡村立德树人。然而,新时代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偏差、方法陈旧、机制不善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重视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匡正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变革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完善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机制,从而夯实乡村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主要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淡化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解构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新自由主义弱化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普世价值”思潮动摇着新时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极端民族主义消解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面对多元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冲击,高校应注重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合力育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师、网络平台的教育作用,积极营造具有浓厚家国情怀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构筑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阐述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以及新时代"三全育人"思想的科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本,从高校、教师、学生三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全育人"机制,目的在于增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几年来,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抚顺市教育局总体规划下,遵循“抚顺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十三五‘规划”,以锻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队伍为目标,着力开展教师培训,尤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全方位培训工作,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更好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少年宫作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加强校外德育工作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了校外教育机构在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一、近几年开展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培养、发展儿童的兴趣与爱好。在培训活动中,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到了既教技艺又育人。比如:把新学员入学和每个学期的第一次课规定为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取向呈现了育人性、引领性、时代性、发展性、综合性、全局性等新特性。结合案例分析得出新时代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平台和资源、职业晋升成长路径、岗位选择路径等辅导员具体成长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彭湄 《湖南教育》2023,(3):47-49
<正>少年宫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工程,有几十年的历史。少年宫在成立之初,就承担了为少年儿童提供校外教育的功能。1957年的《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明确指出,少年宫和少年之家是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机关;1987年的《少年宫(家)工作条例》再次强调,少年宫是综合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是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新时代,少年宫作为公益、非营利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如何以其高质量发展,与家校合力培育时代新人,是所有少年宫人要思考的大课题。笔者根据澧县少年宫二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新时代少年宫如何发挥校外教育价值,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阵地。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0,(2):122-128
高校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造就新时代新青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工作,不断拓宽实践载体,创新实践内容,着力"专业联接促就业、项目联动促育人、阵地联网促活跃、机制联合促支撑",打造"四联四促"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体系。文章研究以"博云"社会实践为例,立足"四联四促"构筑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出发,对"新体系"社会实践育人的目标任务、时代价值、实践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新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延伸,为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育人活动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支部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责任使命,促进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党支部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路径,是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举措,可实现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齐头并进,使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焕发新活力,并构建高校育人新蓝图。高校应积极分析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明晰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两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界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利用某一区域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深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探索之一。新时代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诉求,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鲜活的理想信念元素有力地破解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本文从“人”“事”“物”“魂”的角度全面梳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剖析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诉求,进而探析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契合性及其价值意蕴,旨在为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战略、新举措,充分体现我国思政工作正在加强教育的内隐性、渗透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显性学科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能。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探讨隐性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揭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规律,构建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和实施模式,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