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研究》采用“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视角,对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的特殊用法、历史来源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弥补了中古佛教文献副词研究的不足,做到了材料与视角有“广度”、研究对象有“精度”、理论阐释有“深度”。  相似文献   

2.
马重奇 《武陵学刊》2022,(6):141-142
<正>《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唐贤清教授继《〈朱子语类〉副词研究》之后副词研究的又一力作,更是佛经语言与副词历史研究的完美结合。该书于2021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凡50万言,底稿是他2003年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曹广顺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出站报告,历经18年,几经增补、完善而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结构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和认知机制等问题,从语言本身及人类认知两方面论证了用非范畴化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更具解释力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在汉语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些词语与口语较为接近,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很好的材料。副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类别,一直是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以《论衡》中的新兴语气副词为对象,来描写和分析它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佛教典籍在汉语史及古代汉语研究中具有相当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梁代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传记体例的中土佛教文献,大致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风格,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语气副词作为副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在语法、语用功能上与其他类型副词有很大不同。主要从语法功能、结构形式以及语用功能的角度对《高僧传》中的语气副词进行分类研究,发现《高僧传》中的语气副词十分丰富,除了继承上古已有的语气副词之外,还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双音节语气副词与副词词缀,整体上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渐变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出土文献的语料对语言进行研究以补传世文献之失,是当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大趋势。范围副词是副词分类中的一个次类,考察"清华简"中的范围副词,通过与殷周金文中的范围副词进行对比发现:战国末期范围副词在语言中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表示总括意义的范围副词数量大大增加,表示限定意义的范围副词初步产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副词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这些副词进行辨析,是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汉语中,"一直"和"从来"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是在使用方法和出现环境上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副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8.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南朝梁代的最早的佛教类书《经律异相》,其收录的佛经故事性强,语言也较为通俗,较全面地反映东汉至梁代丰富的语言事实,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对《经律异相》进行校理,汇集其异文类语料,考察分析异文材料的语言价值,是中古汉语语料建设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安秀兰 《考试周刊》2010,(42):142-143
时间副词是韩汉两种语言非常重要的聚合类之一,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和研究,本文分析了韩国语时间副词“ ”、“ ”的语义特点,揭示了这两个副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同时还归纳了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对于"很"与"老"这两个程度副词许多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相同;二是东北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中"很"的意义用法类似,但在许多层面存在差异。本文从程度副词后跟形容词、动词、名词性成分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在汉语中流行起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用法。这种特殊的用法并非是汉语所独有的,在日语和韩语中也存在这种用法。本文从类型学的视角,将中日韩三种语言中"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语义及结构对比,探讨了其在三种语言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了补充了中土文献的语料,而且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语言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以期引起研究者对佛经词语研究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刘一 《海外英语》2011,(14):338-339
韩国语、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韩国语是粘着语,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孤立语。三种语言在表达"现在完成体"这一语法范畴时,表现手法有所不同。韩国语和英语是通过动词词尾的变化来表现其现在完成体的特征,而汉语是通过在动词前后加助词或副词等词汇手段的形式体现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大慧书》是重要的禅宗文献,也是近代汉语研究可依据的重要语料。《大慧书》使用的范围副词共26项,体现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个不同的时间层次,展现出一个继承多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历史面貌。通过对《大慧书》中使用的范围副词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并对相关副词的来源和演变进行讨论,丰富了近代汉语副词的研究成果和针对《大慧书》专书副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以汉语让步句中的关联副词"也""都""还"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共现规律,并通过对语料的实证调查考察它们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这三个关联副词在让步句中的共现顺序为"也都还";左侧辖域广的副词往往包含右侧副词的语义;它们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并不同时出现,"单用"数量多于"叠用"数量。  相似文献   

19.
语言接触与佛教汉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汉语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非自然变体,是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间接语言接触的产物,其中不但存在文言文和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而且存在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的混合。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佛教汉语是汉语语言接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总结汉语演变的机制和发展的方向。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研究,指在梵汉对勘方法的基础上,将汉译佛经的语言与原典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与中土文献有异的语言现象,综合运用汉语史的各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察,借以明确语言接触对汉语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怪道"和"嗔道"是两个只见于近代汉语文献中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语气副词,表示确认和强调的语气,义为"难怪、怪不得"。前者始见于宋代,使用范围涵盖北京官话区和部分方言区;后者出现于元代,只在山东方言中使用。"怪嗔道"是"怪"与"嗔"作为语气副词并列后附上虚化成分"道",凝合成与"怪道"和"嗔道"语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三音节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