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已成为每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动能定理"的教学为例,采用PBL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教学法,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人生哲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之中,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为"大学物理"课程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是落实中学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方式,且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思政”的衔接。而物理情境的选择是“课程思政”导向的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以物理情境为情感和教学的载体可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有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的发展史包含丰富的育人素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将物理学史中的思政元素分为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以“宇宙速度与航天”教学为例,挖掘中国航天史、牛顿“平抛石头”猜想,以及航天器第一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期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渗透,高校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武汉大学全校公共专业基础平台课,受众面十分广泛。通过主要阐述经典控制理论PID控制器中体现的系统思想,通过剖析PID控制的物理内涵,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将控制理论内在的技术哲学自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76):137-138
针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对科学推理能力的要求,结合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以及证据推理三个因素,依托"动能和动能定理",从回顾旧知、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和证据评估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探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推理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及演示实验,建构物理概念;基于教材上的探究情境,通过演绎推理过程,从“数值”“量纲”两个角度对比得出动能表达式;在衍生的情境中,从理论和实验数据两个方面演绎推理动能定理,并通过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完成动能定理适用范围的学习;基于教学设计中的演示实验及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命制试题,加深对动能定理的深度理解;设计过程彰显教学逻辑、渗透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有助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动能定理”探究式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创设、模拟和再现了一种类似科学探索研究的情境、途径和过程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以科学研究者的身份 ,采用“猜想—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 ,并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研究中的艰辛和欢乐 .在教学中侧重知识的形成 ,主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并激发其探究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线为 :提出问题→科学猜想→数学推理与分析归纳→实验验证→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提问复习 ,引入研究课题1.提问复习功、动能的概念及其公式是什么 ?哪一个是过程量…  相似文献   

8.
吴志山 《物理之友》2023,(8):34-35+42
高中物理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中学物理教学可以依托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经验,针对高中教育教学特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索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策略,让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彭敏玲 《广西教育》2020,(42):105-106
本文以电磁感应一课为例,阐述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渗透科技强国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物理课程多样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经济学基础”课程蕴含西方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塑造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混合式教学视域下“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课程思政应该讲什么、如...  相似文献   

11.
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课程思政落地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电子的发现”为例,详细阐述通过对“原子与原子核”单元的分析建立单元认知结构体系,结合初中课标和教材,挖掘电子的发现过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确定课时目标.通过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以期为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上海健康医学院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经验。组建团队,提升物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修订大纲,确立“价值准则、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内涵修养”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集思广益,挖掘物理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及《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这三个章节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修养。本文以高中电磁学教学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爱国情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思政元素的途径,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概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必要性,最后以疟原虫为例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博 《科教导刊》2022,(18):90-92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和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课程思政背景在会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假设”这一知识点为例,探析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完成价值引导的,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立足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研究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其次,以边界层分离为例,说明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将课程思政“如盐在肴”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成“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并使其有机地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素养聚焦在“立德树人”上。如何利用课本内的思政元素助力化学学科育人吸引了化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目光。以“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为例,通过融合思政元素于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养成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吴怡 《物理教师》2009,30(6):16-18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物理教材(人教版)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编写思路较过去教材作了调整.与以往所不同的是,新教材在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能定理及提炼动能表达式前安排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其出发点在于更加充分体现探究教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立意很好.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教材虽然突出了“探究性”,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在线教学具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按需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所以线上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线上教学特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讲解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其中,强化专业课程价值引领,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新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力学”中“伽利略变换”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在线上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该课程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案例教学、活动、交流,以及迁移法等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从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角度对物理科学家精神进行体会和理解,进而更好地实施全方位、全程和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20.
冯萍  陈霞  范辰 《科教导刊》2022,(24):108-110
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生态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进行与时俱进、及时有效的调整。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经济类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要求教师切实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一体化育人理念,通过将经济学中国故事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围绕思政议题展开数据分析实践,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